經過豐沛雨水的滋潤,位于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平安鄉的白石咀牧場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絢麗多姿。金秋的暖陽下,成群結隊的馬匹在草地上縱橫馳騁,嘶鳴歡叫。
來到張家川縣,給人帶來的是不一樣的新氣象,一排排整齊的二層小樓展現出新農村的新風貌。這里有平坦的水泥公路,寬敞的健身廣場,整潔的村容村貌……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走進王安村這個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笤帚苗手工編織扶貧車間,年加工各類手工笤帚5萬余把,實現32人在家門口就業,形成“村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村集體實體和產業化經營模式。
小笤帚也有大市場。專門生產笤帚的扶貧車間內,笤帚被分為家庭日常使用笤帚和精品收藏笤帚。
王安村扶貧車間經過一年多的運營,銷售額達到30多萬元,收益達6萬元。其中農戶自銷收益就有2萬多元,47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分紅,帶動發展種植戶30多戶,種植優質笤帚苗200畝,笤帚產業支撐效應明顯。
張家川縣采取集中培訓與流動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有意從事餐飲服務業的群眾進行“一站式”免費培訓。目前,全縣已在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會城市和蘇州、青島等200多個大中城市發展餐飲經營店18850家,加快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不僅如此,張家川還向畜牧養殖業、特色林果業、中藥材種植業等多產業向多元化邁進。
經過6年的集中攻堅,張家川縣累計減貧11.18萬人,14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3.79%降至0.92%,下降32.87個百分點,2020年2月被省政府批準整縣脫貧摘帽退出。
從“吃飽”到“吃好”,從“破窯洞、土坯房”到“新農村、小洋樓”,從“小路、土路”到“硬化路、柏油路”。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張家川縣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思路清晰,產業興盛。新希望播種在廣袤大地,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