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市場評論 > 馬鞍山:在長江轉折處開啟新征程
馬鞍山:在長江轉折處開啟新征程
農業網   時間:2020/10/29 16:31: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63

“走了,這條船跟了我們十幾年,真舍不得,走了……”這段視頻的故事發生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一艘漁船正緩緩開出一個叫薛家洼的“凹”形漁港前往指定船廠拆解。錄視頻的,正是漁船的主人——三姑娘。

三姑娘本叫陳蘭香,但在身份證上卻寫著“三姑娘”:“過去漁民都不識字,辦身份證的人來的時候我不在,別人說叫我三姑娘,就這么登記上了。”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在馬鞍山這座長江折為北上流經的城市,去年5月,三姑娘一家告別了幾十載的船上生活,開啟了人生新的轉折。今年以來,長江沿岸幾十萬漁民也陸續退捕上岸,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迎來為期十年的禁捕期,也將開啟一個新的轉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禁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8月19日,總書記在馬鞍山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了薛家洼,對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薛家洼這個昔日臟亂差的小漁港,如今水清岸綠、鳥飛魚躍,被稱為“環境晴雨表”的江豚時不時再現江面。不止薛家洼,一年多以來,馬鞍山段45公里的長江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禁漁,長江生態正在逐步恢復,可謂“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具有鮮明的標桿意義。

近日,記者走進馬鞍山,實地觀察這里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的經驗和啟示。

馬鞍山破解禁漁三大難題

——就業難、保障難、執法難,這是各地在禁漁過程中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難題。馬鞍山創新破解三大難題,在“退得出、穩得住、禁得嚴”上交出了一份經得起檢驗的答卷

長江禁漁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的一場漁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按照要求,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全面禁捕。

“長江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全局高度和長遠發展角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力以赴、只爭朝夕,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多次強調。

目前,長江禁漁已經進入緊鑼密鼓階段。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總體看各地決心大、信心足,退捕提速推進,禁捕有力有效,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10月9日,中央已下達補助資金92億元,重點水域已全部完成漁船和漁民的退捕任務。

不過,各地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一些普遍性難題。“禁漁我們是支持的,當時主要就是擔心上岸了能干什么。我們一輩子生活在船上,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48歲的退捕漁民韓晶翠在“徽鮮生”超市的鮮活水產攤位上一邊忙活一邊對記者說。她所擔心的,正是漁民上岸最憂心也是最急迫的難題。

“幫漁民轉產就業,這不是簡單拿出多少個崗位就能解決的。漁民多年水上生活,有些崗位干不了、有些不習慣,經常干了幾天就干不下去了。真要做到‘穩得住’,工作必須做得細致,要一戶一策,動態跟蹤。”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陶有祥說。

的確,雖然漁民退捕早在去年7月底就已完成,但時至今日,對馬鞍山來說,花費精力最多的還是穩定漁民就業。為此,他們建立詳細臺賬、支持創業、推動企業招錄、開發兜底崗位等,創新了一系列方式幫助漁民充分就業。到目前為止,馬鞍山市需轉產就業5175名漁民,轉產就業率已達97.2%。

退捕后,在政府的幫助下,韓晶翠先后嘗試了幾份工作,幾經輾轉,最后承包了超市的水產攤位。多年的打魚經驗讓她很清楚什么樣的魚品質好,生意越做越紅火。“現在一個月流水能有七八萬元,和以前比強多了。”最近聽說政府還會給創業漁民一次性補貼5000元,言語間她難掩喜悅。

飯碗有了,住在哪里?老人孩子有沒有保障?這些都是漁民上岸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也是退捕轉捕的另一個難題。很多漁民船上生、船上長,生老病死都在一條簡陋的住家船上。這一下子船要收走了,住哪兒去?

這個問題在馬鞍山得到了妥善解決。記者在三姑娘的新家看到,各式各樣的家電,綠意盎然的盆栽,小家收拾得溫馨整潔。在這次上岸過程中,三姑娘家生產船、住家船、輔助船的拆船補貼,政府還發放過渡性補助。兩口子添了些積蓄買下這個100平方米的房子,給兒子當婚房,自己住前些年分配到的廉租房里,房租只要60元/年。

“穩得住”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有保障。有些漁民年紀大了,干不動了怎么辦?“我們經過詳細調研,決定參照失地農民標準,將退捕漁民納入社保體系。”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養老保險服務中心養老保險科工作人員徐沖說:“因為我們開始得比較早,國家、省里都沒有政策、沒有先例,社保系統里漁民身份錄入不了。我們專門與省人社廳多次溝通,省里專門為馬鞍山增加了退捕漁民的模塊,設置了相關參數。”

漁民參保,考驗的不僅是工作智慧,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銀投入。在中央部署里明確提出“堅持地方為主,中央適當獎補”,馬鞍山沒有等靠要,實打實地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退捕資金中,中央財政1.323億元,省級0.213億元,馬鞍山市縣兩級拿出資金1.25億元。”徐沖說。目前馬鞍山市符合參保條件的9193名退捕漁民,已全部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分三檔,最低檔1500元,漁民自己不用掏一分錢。雨山區漁民張春英選擇了由政府代繳1500元,未來“退休”后,她每月至少可以領取332元養老金。聽說近期安徽省標準出臺,將統一提高到3000元檔,以后的養老金還能漲到500多元錢,張春英更期待了。

漁民的就業和安置難題正被穩步破解,另一方面,針對非法捕撈的監管和執法也是各地頭疼的一大難題。

“禁捕一年多,長江生物恢復了不少,有些人又開始鋌而走險。特別是4月刀魚季、10月螃蟹季,是偷捕的高發期。”9月26日深夜,馬鞍山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夏德軍又開始了全天候輪值帶班的長江巡查。

途經偷捕多發地段時,執法艇放慢了速度,夏德軍仔細搜尋著岸邊,告訴記者:“我們不定期夜間巡查,就是要保持高壓態勢。現在不光人在查,機器也在查。我們在長江沿岸布了6個遠程視頻監控、1部小目標搜索雷達,長江主航道24小時可視化監管。”

源頭上嚴防守,在下游加強市場監管,斬斷非法捕撈產品的流通鏈。如今,馬鞍山1000多家餐飲門店都簽訂了拒絕售賣江鮮的責任書,大街小巷、餐館商超,“拒絕江鮮”“長江禁捕”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

馬鞍山比全國時間表提早一年半啟動禁漁,不可避免地提早遇到了普遍性難題,但他們大膽創新,也提早探索了破解之道。總結起來,有幾點經驗值得借鑒,那就是馬鞍山順應大勢,先行先試,緊緊圍繞目標執行好、運用好政策的智慧;迎難而上,不留后路,“敢啃硬骨頭”的勇氣;以及始終以漁民利益為重,始終把漁民訴求放在心上的初心。

目標導向,借勢而為下好先手棋

——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是壓倒性任務,幾年來漁業領域圍繞這一目標出臺政策,持續不斷釋放著禁漁信號。馬鞍山順應大勢,預判未來,并緊緊圍繞目標運用各項政策和資金,提前為即將到來的禁漁做好了準備

去年5月1日,馬鞍山打響了全市長江禁漁戰役,到7月底,退捕漁業人口10893人,拆解各類漁船5651艘,退捕全部完成。僅僅用時三個月,至今無一例上訪。

這樣的成績單,對一個漁業人口占安徽全省1/3的地級市來說,不可謂不亮眼,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深入采訪記者發現,三個月只是表象,其實很多基礎性工作幾年前就開始著手了。

“其實在基層,訣竅就是順應大勢,借勢而為,不折不扣地執行好、運用好國家各項政策。”馬鞍山退捕工作的親歷者和操盤手、農業農村局水產辦主任石小平告訴記者。

長江禁漁不是一下子提出的,實際上這些年來,漁業領域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修復目標不斷釋放信號。2017、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2018年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指向鮮明,步步推進,為實施長江禁漁做準備。

正是從一系列政策要求中看到了趨勢,馬鞍山提前布局,為長江禁漁下好了先手棋。

2016年利用漁業油價補貼政策改革調整,提前退出捕撈漁船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時,除去直接發放給漁民的補助資金,剩余資金政策按規定可用于多個方面,可以減船補助、也可以老舊漁船更新改造,我們全部用在了減船上。”石小平說,“工作得順應大勢,如果當時不減船,把錢用在更新改造漁船,那后面減船時不但浪費,而且補償代價更大。”利用這個政策,馬鞍山在2018年底就已提前退出捕撈漁船504艘。

再說住房。馬鞍山從2014年就抓住漁民安居工程的機會,用活用足政策,支持鼓勵漁民上岸居住。到2016年底,符合條件的絕大部分漁民在岸上擁有了住房,為后續退捕極大地減輕了壓力。

而漁民和漁船底數,也早就有了一本賬,“在捕撈許可證、船舶登記證、檢驗證‘三證合一’工作中,我們就下大力氣扎扎實實地摸排登記漁船,信息全部存檔錄入系統,徹底摸清家底。”石小平說。

正是這些扎扎實實的基礎工作讓馬鞍山有了底氣。4月底,一份前前后后改了28稿的《馬鞍山市漁民退捕轉產實施方案》出臺,拉開了馬鞍山禁漁退捕的序幕。

先難后易,選一條只能進不能退的路

——著手一項復雜工作,由淺入深、先易后難是常規思路,但馬鞍山卻選擇了先難后易的路子,“啃下硬骨頭”迅速打開局面。這表面上是工作方式的選擇,實質上也是馬鞍山不留后路、一往無前的精神體現

根據《方案》安排,馬鞍山要在2019年5月底前完成長江干流薛家洼漁船拆解,6月底前完成干流全部漁船拆解,力爭8月底前完成市域內全部漁船的拆解。

“首戰”薛家洼,正是退捕工作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薛家洼是一個重要的漁船避風停泊點,人員復雜,船只密集,花山、雨山、博望、當涂等馬鞍山所有區縣都有漁民在這里,共計57戶229人、各類漁船223艘。這些漁民與本區縣其他漁民沾親帶故,互通消息,因此薛家洼是馬鞍山漁民退捕轉產的風向標。

為了打贏首場攻堅戰,在一個月內“啃下硬骨頭”,各縣區都在薛家洼設立了臨時指揮部,24小時現場辦公。出臺方案、成立專班、建立漁戶檔案、實施政策宣講……一時間,小小薛家洼成了全市焦點。

那時候,石小平設計了一張“漁船拆解工作日報表”,每晚不管多晚他都要匯總更新數據,保證第二天早上8點前送到市委書記張岳峰的案頭。

隨著工作推進,“已簽約”“已完成”數字朝著目標不斷增長,但在倒計時10天的時候,數字忽然開始停滯,連續幾天進度都是“0”。石小平坐不住了,多次前往薛家洼調查,發現了問題。“我們全市推行統一的生產船補償標準,就是為了避免各縣區標準不一致,漁民互相攀比,但是為了激勵各縣區加快進度,輔助船補償是允許少量浮動的。”石小平說,“后來發現,個別縣區輔助船補償浮動較大,信息又不透明,漁民就停下來觀望。”

找到了問題根源,市里立即要求各縣區補償標準全部上墻公示。公平公正是人心的“一桿秤”。標準上墻了,漁民的心也定下來。從5月26日開始,3天時間內,薛家洼所有漁民全部簽字上岸。薛家洼攻堅戰勝利結束!

薛家洼一戰功成,緊接著,長江干流、支流退捕工作也連戰連捷,順利完成。

先易后難或是先難后易,是實踐中兩種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但無疑后者更考驗決心與勇氣。一旦選擇從矛盾最集中的難點入手,就意味著開弓沒有回頭箭。成則勢如破竹,敗則前功盡棄。而馬鞍山的選擇似乎從來都是迎難而上,從“啃硬骨頭”開始。

再比如漁民轉產就業,二三十歲的漁民大都受過教育,很多也早已上岸務工,難就難在四五十歲的漁民,很多人不識字,勞動技能不足,但是這個年齡段的漁民上有老下有小,負擔同時又最重。馬鞍山就瞄準這部分漁民集中發力,重點幫扶。

今年51歲的胡永紅是家里的頂梁柱。今年3月,在政府的幫助下,他進入位于博望區的華菱西廚裝配公司,成為一名沖壓車間的鈑金工人。他告訴記者,現在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的工資,很滿意,還介紹其他漁民來這里工作。

剛柔并濟,絕不忽視任何一個漁民個體

——馬鞍山之所以能夠退得平穩、轉得有序,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是始終把漁民利益放在心上,帶有“柔性”的工作方法。即便是短期有所反復,但實際人心穩了,心勁齊了,才是工作最大的推進力量

在三姑娘告別漁船的視頻里,她拖著長長的尾音,帶上了哭意。她還記得,剛結婚時家里只有一條木船,兩口子起早貪黑打了十幾年魚,才買上了這條鐵皮船。靠著這條船養大了孩子,送走了老人。這哭音里飽含著對過去的不舍,也滿滿都是對未來的擔憂。

“在長江禁漁中,漁民是作出巨大貢獻的,所以出現彷徨、反復都是正常的。工作中,我們要把自己當成漁民,換位思考,就會理解他們的訴求。”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局長吳繼飛說。他還清楚記得,雨山區最后幾戶漁民退捕簽字時的情景。

經過大半個月做工作,漁民好不容易同意上岸,當晚準備簽字了。忽然幾家的媳婦兒闖進來,說要再商量,把人都拉走了。吳繼飛在岸上等到半夜12點,再打電話說不簽了。這樣的心情,馬鞍山很多基層干部都經歷過,但是冷靜下來,他們還是覺得,面對這么大的生活轉折,漁民有擔心、有顧慮都是正常的。

長江禁漁是國家大計,目標是剛性的,但推進過程中絕不能以損害漁民利益為代價。相反,一個個漁民家庭做出的貢獻更需要被看到、更應該被尊重、更值得被銘記。正是這樣的理念,為馬鞍山禁漁注入了柔性因子,短期看似乎工作有所反復,但實際人心穩了,心勁齊了,才是工作最大的推進力量。

從《方案》制定階段開始,漁民的合理訴求就被充分尊重。“當時有漁民反映,上岸找工作有個過程,能不能有過渡期補貼。我們聽后感到很有道理,借鑒每年休漁期間補貼的思路,在《方案》里明確每人每月補助200元,補兩年,漁民們欣然接受。”石小平說。

漁船拆解的補償標準也和漁民商量著來。“這條船你花多少錢買的?”“如果拆掉,補助多少錢你會比較滿意?”像這樣的問題,調研人員在退捕前經常要問。結合漁民的心理價位,再通過第三方評估、去造船廠詢價等方式,最終在《方案》中給出的補助標準令漁民們滿意。

幫助漁民轉產就業也要充分考慮漁民的多年習慣。“很多漁民受不了工廠打工的拘束。他們更喜歡和水相關的工作,經驗也豐富,我們就有針對性地開發崗位,讓他們發揮特長。”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畜牧水產站站長褚先青說。

漁民最熟悉水域,也最知道哪里有非法偷捕,漁民變身“護漁員”再合適不過。在當涂縣,70多歲的程家貴是姑溪河上年齡最大的護漁員,每天他都要巡河2次。晌午時分,記者隨他一起巡河,茫茫江面,他用手指著一簇蘆葦叢,“這里可能有籠”。果不其然,搭檔們用鉤子從水底撈上一條十幾米長的地籠,“嘩啦啦”倒出幾十只蝦蟹,一個個送回江里。

漁民親水愛魚,馬鞍山就在“捕轉養”方向開發就業崗位。46歲的蔡小花從小在漁船上長大,世世代代以打魚為生,不過現在,他已經完成了從下河捕魚到挖塘養魚的轉變。

2019年上岸后,蔡小花聯合3個合伙人,靠政府貼息貸款60萬元,在新市鎮釜山村承包了200畝水塘養青蝦、螃蟹和鰱魚,還籌劃組建養殖合作社。“包塘有補貼,技術有指導,如果像去年那樣的好年景,200畝水塘能掙幾十萬元。”蔡小花笑著說。

到2022年,馬鞍山計劃建6000畝“捕轉養”水產養殖基地,直接和輻射帶動退捕漁民300戶1200人以上有序進入水產養殖業。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馬鞍山這座因長江而留下太多詩句的城市,江水自天門山開始折而北上,浩浩奔流。

地理風貌上的這段長江轉折處,率先吹響了禁漁的號角;而十年禁漁的抉擇,也必將成為長江在歷史關頭的一次關鍵轉折,自此開啟生態環境修復、民族永續發展的新征程。

(記者 江娜 崔麗 韓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chenfangju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