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三門峽的“三個蘋果”
三門峽的“三個蘋果”
農業網   時間:2020/11/19 10:49: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360

經過霜降的洗禮,蘋果最為香甜。咬上一口三門峽產的蘋果,香、脆、酸甜適中。擁有百年種植經驗的三門峽市,是西北黃土高原優質蘋果的發源地。數不清的三門峽人靠蘋果生活,因蘋果脫貧。

2019年,三門峽市蘋果種植面積達170萬畝,產量19億公斤,面積、產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以每個直徑8厘米計,這些蘋果排列起來可繞地球赤道四五十圈。

請一起品嘗我們采來的三個不同風味的蘋果吧。

硒味 價值3000元的“蘋果王”

“任總,聽說您這兒有兩斤重的蘋果,3000元是否考慮出手?”11月9日,一名外地客商通過微信以3000元的價格買了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大王鎮和暢果業專業合作社培育的富硒“蘋果王”。

合作社負責人任瑩滄打開紙箱,小心地取出“蘋果王”,果然個大飽滿、色澤紅潤,散發著清香。“工人對蘋果分級時發現了‘蘋果王’,常見的大蘋果多在1.5斤左右,我種了50年蘋果,還是第一次見個頭這么大的。”展示過后,任瑩滄將“蘋果王”重新放回原處,拽了拽門鎖。

今年76歲的任瑩滄是富硒水果種植專家。他介紹,今年富硒蘋果的硒含量檢測報告剛出來,達21.9微克/千克。

和暢果業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蘋果、桃、櫻桃等富硒水果。硒是一種化學元素,可借助葉片噴灑、涂抹樹干、土壤根施等辦法,在植物體內吸收轉化為有機硒,富集到果實中,人體吸收后,可起到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延緩衰老等功效。

“每年葉片噴施3到4次的硒元溶液,就可達到富硒標準。”任瑩滄介紹,每年5月中旬起噴灑,以后每隔15天噴一次,讓果樹充分吸收轉化,在采收前20天內停止噴灑。

2014年,任瑩滄帶著他的富硒水果參加了第三屆中國富硒食品推介交易會,高品質的富硒蘋果、富硒桃等引起關注,受到了加拿大、美國、以色列等國農業專家的好評。美國的富硒專家喬尼·蓋克和一位意大利的農場主還慕名來到富硒果園參觀交流。同年,三門峽市科學技術局將該合作社種植基地命名為“三門峽富硒果(桃、蘋果)科技創新示范基地”。

“要搞就要認真搞,種出特色來。”任瑩滄介紹,借助“富硒”招牌,合作社連續舉辦了7屆桃花節,吸引各地游客10余萬人。為推廣富硒水果技術,他還當起了富硒蘋果技術顧問,在靈寶市、三門峽市陜州區等地傳授富硒蘋果種植技術,免費教授貧困戶,優先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進果園務工。

辛味 9戶人家堅守的金蘋果

海拔1100米到1200米,寺河鄉坡根村張村坡是靈寶市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和蘋果種植村。在這里,9戶33口人200多畝蘋果園演繹著別樣的故事。

11月9日,看著裝車即將外運的蘋果,張村坡組組長趙海水打開了話匣子,疏花疏果、套袋鋪膜、采摘積肥、剪枝和防地老鼠等,對于栽植蘋果的重要節點,他如數家珍。

清明時節,蘋果花開,老趙他們拉開了果樹的“呵護周期”,首先便是疏花。“兩朵花間隔八寸,中間的花全部摘掉。”老趙介紹,常年與山區氣候斗爭,張村坡也摸索出了從保留單花到簇花的經驗。

“五一”前后,開始疏果。一簇花能結五六個果,只保留品相最好的那個。老趙笑著說,疏花疏果和優生優育是一個道理。

等到蘋果長到手指頭大小,便該套袋了。套袋不僅能很好塑形,還保證了蘋果能夠無公害生長。經過90到110天的生長期,小蘋果逐漸長大脫青。

這時剛好中秋節,蘋果也再次露出了“真面目”——通體白亮。經過短暫適應環境,果農便開始鋪地膜,棱形設計讓地膜很好地反射陽光,半個月過后,蘋果逐漸變紅上色,“不紅不好吃”。

霜降時節,便迎來了蘋果的高光時刻——“孩子”終于長大了,特別是看著一車車外運的蘋果,老趙喜不自勝:“多虧了市人大代表張明云牽線搭橋,我們村的出村山路去年修好了,蘋果銷售更加順暢了。”

冬閑并不閑。蘋果采摘之后,9戶果農開始“秋饑冬追”,為來年做準備。“為蘋果樹施有機肥,修剪果枝去掉弱枝、遮光枝,預防腐爛病,防止地老鼠等,大冬天可有的忙了。”老趙笑著說。

從蘋果園走回小山村,道路兩旁傳來陣陣艾草香氣。老趙說山上有艾草、連翹,但沒空去采摘,“蘋果樹是俺們的寶貝,得全身心撲上去,再苦再累都值”。

韻味 聽著音樂長個頭的蘋果

霜降過后,又到蘋果成熟的季節。當快遞寄送完當日的蘋果,靈寶市寺河鄉成義蘋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明,來到自己的窯洞里泡茶解乏、洗手彈琴。腳邊的小貓充耳不聞兀自打盹。

王明當過5年兵,轉業后回鄉承祖業種蘋果。閑下來王明喜歡聽歌,突然一天一曲古琴演奏的《普庵咒》回響耳畔。一“聞”鐘情,他便托朋友從江蘇揚州捎來一張古琴,在網上找視頻、逛帖子,摸索著學習彈奏。

走進王明的琴室,幾張琴、一壺茶,筆墨紙硯俱全。他還專門辟出一間窯洞制作古琴,王明稱之為“斫琴”。他搜集了不少斫琴的木頭,輕輕敲打,每塊木頭發出的聲音不盡相同。

月落日出,琴聲悠揚。王明有條不紊地管理著3000多畝蘋果園,來自3個自然村的100多戶村民加入了他的合作社。合作社的優質蘋果都種植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地方,是蘋果最佳適生區。合作社社員認真地說,這些“聽”著王明琴聲長大的蘋果,有韻味也更美味。

看見蘋果樹下摔成兩半的落果,王明介紹:“從蘋果邊緣的褶皺推測,果肉暴露在空氣中應該超過12個小時了,但沒氧化,這就是‘硒’的魅力。寺河山47%的土壤里硒含量在中等水平以上,有機質含量也高。”

為保證蘋果質量,王明堅持做土壤改良。他要求社員跟隨他的節奏,確保從這里賣出的蘋果品質一致、質量可靠。當然,種了一輩子的老把式們有不聽話的時候。王明從不過多解釋,他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噴灑農藥我借來了無人機,用‘土方法’3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無人機半天就能完成。村民見了,有不少人來找我借。”王明說,他還注冊了視頻號,宣傳靈寶蘋果,“11月8日我在鄭州參加直播賣貨,一小時銷售了200多箱。”

“種蘋果是為了生活,生活不只為了種蘋果。”王明感嘆,他想工作之余還要有自己的生活,“等今年的蘋果銷售完,我要閉關一個月,潛心研究斫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chenfangju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