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立一個站,解決農村廁所沒人問的問題。全縣以鄉鎮農業農村管理服務中心為依托,城管執法參與、鄉鎮分管領導兼職,按照有場所(配件供應點)、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電話、有檔案資料等標準,掛牌成立鄉鎮農村改廁服務站23處。負責本鄉鎮改廁規劃、改廁技術指導和工作推進、改廁檔案建立與管理、管護服務隊的監管與績效評價,以及群眾技術咨詢和群眾投訴受理,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公共廁所和戶用廁所改后無人問的問題。
二是組建二個隊,解決農村廁所沒人管的問題(清掏服務隊和維修服務隊)。依托現有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或者中航環衛公司,組建鄉鎮廁所管護服務隊和村服務點,配套吸糞車、吸糞泵等清掏維修設備。截至目前,全縣已成立廁所管護服務隊26支,村級服務網點216個,主要負責農村公廁和戶廁的糞污清掏與運輸處理、提供廁所維護、配件供應和工程服務。管護服務隊根據服務公廁數量和改廁戶次數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改廁戶每年可免費清掏兩次,超過兩次的由農戶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對貧困戶、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戶等采取適當補貼或減免收費。
三是選好一基地,解決廁所糞污沒人用的問題。全縣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實際的原則,共選擇有用糞需求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共26處,同時簽訂服務協議,采取項目出資、鄉鎮統建、經營主體運行方式,在經營主體的種植基地配套建設糞污無害化儲存池或中轉池,對全縣農村公共廁所、部分實施農村戶改廁后無用肥需求和無自我處理能力的改廁戶,回收糞渣糞液集中統一運輸至種植基地中轉池,糞污儲存發酵后作為有機肥料,直接在種植基地以滴管方式進行澆灌,達到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
通過建立農村廁所長效管護機制,全縣行政村戶廁和公廁的維修管護及糞污清掏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保證了農戶改廁后有人管、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人抽,糞污掏了有人用等實際問題,農村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