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區現代畜牧業建設模式
農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農作物副產品及秸稈資源非常豐富,為發展畜牧業提高了豐富的飼料資源,飼養畜禽種類繁多且數量巨大,是我國現代畜牧業建設的主體。由于我國農區面積很大,不同飼養方式并存,中、東、西部地區間畜牧業發展極不平衡。各地現代畜牧業建設模式也有所區別。
1. 東部“外向型”現代化畜牧業東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畜牧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程度比較高,一直是我國主要的畜產品出口基地,但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相對緊張,飼料資源相對缺乏,應大力發展外向型畜牧業,充分利用地區優勢,努力提高畜產品質量,擴大出口規模,率先在全國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大力發展外向型畜牧業,一要繼續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完善無規定疫病區管理規定及技術規范,盡快完成對無規定疫病示范區國家評估,爭取國際認證,引導和帶動其他有條件的東部地區按照標準建立無規定疫病區。二要加強對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管理,盡快完善畜產品獸藥及有害化學物質殘留檢測方法,建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畜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加大標準的推廣應用力度,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標準意識和應用能力。三要大力推行畜產品全程質量控制.
生產模式,積極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提高畜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畜產品認證率,飼料生產、畜產品加工和畜禽水產養殖企業要盡快通過 HACCP、ISO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積極開展飼料作物種植生產過程的GAP認證。四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組織化水平和政府、企業、生產者和行業協會之間的協調能力,政府職能部門要通過積極為出口企業提供信息和咨詢等相關服務,建立畜產品出口“綠色通道”。
2 中部“農牧有機結合型”現代畜牧業中部地區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主產區,同時還有大量的草山和草坡,飼料資源比較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是滿足國內畜產品需求的主力軍,但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提高產業化發展水平等方面還亟待提高,應大力發展“農牧有機結合型”畜牧業,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逐步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發展“農牧有機結合型”現代畜牧業,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和飼草資源,積極推動從以生豬飼養為主的耗糧型傳統畜牧業向豬、禽、牛、羊并重的節糧型畜牧業的轉變,同時大力發展以秸稈養畜、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推動農民生活和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二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對散養農戶養殖設施的改造以及飼養小區和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散養農戶的改圈、改廁工作,大力扶持和規范養殖小區發展,妥善處理畜禽糞便和污水,積極發展沼氣,凈化養殖環境。二是重點抓好農戶散養中疫病防疫問題,強化基層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基層獸醫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和定期檢測工作,提高免疫密度,降低畜禽死亡率。三是針對我國中部農區畜禽養殖以農戶分散為主體的實際情況,大力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廣“龍頭企業+農戶”等產業化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產業化水平。
3、 西部“特色型”現代畜牧業 西部農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畜牧業發展相對落后,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畜牧業發展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特色畜牧業發展態勢逐步顯現。
西部農區“特色型”現代畜牧發展一要積極利用地區資源,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加快畜種改良,實施舍飼圈養和集中育肥,大力發展奶牛、肉牛和肉羊養殖。二要加強優質牧草育種,盡快篩選適宜大面積推廣的優良品種,滿足生產需求;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條件,開展人工種植優質牧草;推廣“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探索草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滿足畜牧業發展對飼料資源的需求。三要要積極開展西部特色畜產品的無公害、有機、綠色認證,同時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建立特色畜產品原產地保護制度,保證質量和特色,提高附加值。四要積極開展倡導特色畜產品的生產基地建設,抓好基地標準化示范和技術推廣,以標準化推動優質化、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