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孵化的過程很慢,15?16天后卵粒呈橢圓形,中間痕線如裂開,一般此時進人*次蛻皮期,凡脫皮的卵子均兩頭脫開;第 20天第二次蛻皮,蛻皮后的卵子呈月牙形,初具幼蟲形態。40?50 天第三次蛻皮,發育成體,體色灰黃,體形與成體相似的幼蜈蚣,幼體乳白色,呈蛆蟲狀。長約5厘米,很少活動。這時幼體能在母體懷抱中上下爬動,再過1周左右,幼體表皮幾丁質逐漸加厚,體色變成黃褐色,體節背板呈淡黑色。在母體的保護下生活,經過一個月后就能脫離母體獨立生活,自行覓食。一個卵團卵粒數平均為 30?60粒,但是母體孵出的幼體平均為30?40條,與卵數相差達1/ 3。這些少了的卵數就是被母體在抱卵時陸續吞食掉的。 自蜈蚣抱卵至孵化出幼蜈蚣需40?50天,這期間雌蜈蚣一直不離開卵子或幼體,精心守護孵化,經常翻動卵團和用口舔卵面,清除異物或防止遭受細菌的侵害。此時,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過多的 驚擾、喂食,會使雌蜈蚣發生吞食卵團的情況,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5?10天,多數發生在第7天。故產前應該將孕蜈蚣喂好,使相對濕度保持在65%?75%,*不得低于60℃,將溫度保持在 28℃左右,并保持安靜。 人工養殖條件下若把卵團與母體分離,把它移到消毒器皿中, 卵子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會受壓而變扁,雖經消毒殺菌,不出一周,卵面就會發生霉菌,卵子隨即變質腐爛。因此,蜈蚣卵的孵化還沒有實現人工孵化,均是自然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