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是一種雜食性野生動物,其肉鮮美細嫩,屬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據測定,野豬胴體瘦肉率比家豬高6—8個百分點,肌肉中亞油酸含量比家豬高出1.5—2倍(亞油酸目前被認為是*對人體*重要必需脂肪酸,缺乏時可導致人體代射紊亂,皮膚病變,生殖機能障礙和器官病變)。其肌肉中所含的動物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作用,因此,野豬肉又是一項有待開發的新型肉類保健食品。飼養野豬具有市場廣、銷量大的特點,是農村脫貧致富不可多得的好項目。特種野豬是利用野生豬種馴養后通過專家進行雜交改良,克服了其原有的野性,使其既有家豬的溫馴和優良種豬生長快、肉料報酬高的優點,又保持了野豬原有的外形和具有野味、抗病極強、少得病、管理粗放的特點。因此倍受養殖戶農友的歡迎。一、特種野豬的生態習性:被毛粗而稀,一般為灰黑或灰黃。成年母豬體重100—150千克;對外界反映敏捷,有效乳頭7對以上。特種野豬群居性強,容易合群。二、特種野豬的適應性能:特種野豬經馴養后的后代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能很快的適應圈養。每頭特種種野豬圈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設運動場3—4平方米,墻高不低于1.6米,圈與運動場之間*有一道能關閉的門,以便能隔開母豬,更好地對苗豬進行疾病防治。特種野豬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在注射豬瘟、丹毒、肺疫和五號病等疫苗后安全有效,但特種野豬對藥物的敏感性較強,宜以安全劑量為佳,應少量多次使用。特種野豬各類食物都要吃,特別喜食青綠多汁飼料,其飼料可以薯類、青菜為主。三、野豬的繁殖:母豬初情期為五月齡左右,但初情不明顯,一般六月齡可試配。方法是將公豬趕人母豬圈1—2天。一般夜間交配較多,20天后觀察母豬是否再發情,如無動情,則說明配上了,特種野豬情期受胎率可達95%以上。四、野豬的經濟雜交:因純種野豬繁殖力偏低,仔豬生長較慢,成豬后軀臀部不夠豐滿等缺點,必須采用導入優良家豬血統來彌補。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尚干鎮招寶農業開發公司技術員在專家指導下,經幾年摸索,成功地將野豬改良為特種野豬,既保持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有野味的優點,又克服了野母豬僅在春季發情和在人工飼養下不易管理的缺點,使特種野豬既溫馴、又高產,平均產仔數可達13頭以上,育成率達97%。60日齡離群日增重達290克。育成肥豬的豬肉口感好、肉質紅潤,熟肉有香、鮮及野味感好的特點,深受賓館飯店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