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鼠標、看看手機,魚塘里的水溫、水質酸堿度、魚兒是否缺氧即可了如指掌。今年,本市在水產養殖中開始推廣物聯網技術,不僅節省大量人力成本,還能使魚蝦蟹產量提高20%以上。
記者昨天走進河南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60多個池塘連成一片,密集的魚塘蝦池里除了配有增氧機、耕水機等水產養殖常規設備外,還安裝著各種傳感器、攝像頭等。
“以往池塘里耕水機和增氧機的操控都需要養殖人員隨時監測記錄,養殖場一刻都離不開人。現在通過物聯網技術把指標程序預先設定好,只需輕點鼠標,或通過手機屏幕就能掌握池塘里魚兒的生長情況。”養殖戶高杰站在池塘邊,一邊點擊手機屏幕查看蝦池水溫情況一邊對記者說:“我養魚蝦20年了,單憑經驗養殖,還不如掌上手機屏幕傳來的數據*,利用物聯網‘值守’魚塘蝦池,魚兒大蝦乏氧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記者跟隨老董來到養殖基地邊一間小屋,桌上擺放著一臺電腦,墻壁上掛著5臺監控屏幕,分別顯示各池塘的實景畫面以及池塘水溫、溶氧度等各種數據。“這個養殖基地有1080畝水面,共60多個池塘,以前包括給魚蝦投料、監測池塘水溫、水質、巡邏等,每個池塘至少需要一名工人看管。現在利用物聯網技術,整個養殖基地只需6名工人值守就夠了。”高杰說,*讓他滿意的是監控室里還裝有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能滾動播發本市各大農貿市場的農產品價格信息,坐在家里就知道魚蝦的價格。同時,他也可通過該平臺發布本季的魚蝦價格及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