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降黃龍WP及防治柑、桔、橙、柚、檸檬及其苗圃黃龍病綜合治理技術
中國發明授權專利號:ZL9911700 國際專利主分類號:AOTN47/10 *星火計劃項目產品國科發計字〔2002〕228號
黃龍病又稱黃梢病、黃枯病,是一種世界性毀滅性的病害。主要發生于廣東、福建、浙江、湖南、廣西、重慶和江西等省市,云南與貴州的部分地區,四川南部的部分地區亦有發生。臺灣發生的立枯病也就是黃龍病。此病對我國柑桔產區的為害極為嚴重。新栽區橘園在發病后的3—4年內往往失去經濟栽培價值,與重病園鄰近的新果園則往往不及投產即遭毀滅。因此,黃龍病是當前我國橘區生產發展中的*障礙,廣東自80年代中后期發生黃龍病以來至90年代初期蔓延擴散約100萬畝,目前新種橘園尚未結果發病率高達70%—80%,在廣西*早柑桔生產大縣恭城,僅2006年一年時間就砍掉了139萬株感病果樹,在桂林市則達到了798萬株,經濟損失高達10億元,全國直接經濟損失可達1150億元。
黃龍病在菲律賓、印度、泰國、印度巴西亞、巴西和越南等國亦嚴重為害。
目前,我國柑橘等產業仍面臨嚴重的挑戰,毒殺柑桔木虱,建立無菌苗圃與培育無病苗木到砍樹,黃龍病仍然病入膏盲,重新投入種植——等待投產——再砍樹的惡性循環。
本研究所*新研究結果表證,柑橘黃龍病致病機制及侵染途徑歸納有八大因素,首先是無根系的老化,第二,病毒與類菌質體對無性系的影響;第三,在病區,短截疏枝,修剪不合理或環割環剝失誤所致使正在生長的橘樹導管阻塞輸導區組織缺陷,養分運輸不正常,或嫁接生態傳錯位使導管組織生理性紊亂*終干枯,樹體衰退并喪失結果能力,植株*后枯死是黃龍病發生流行重要原因;第四,環境危害主要來自于天氣、土壤,天氣中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以及塵土、煙霧等嚴重超標,污染日趨嚴重;第五,土壤污染主要有化學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等;第六,濫施亂用除草劑,尤其偏施化學肥料,過多施用人工合成激素促花保果等;第七,高海拔產區伏旱季節無水灌溉或農田旱地出現伏旱缺水;第八,橘園普遍發生30多種病蟲害,其中包括檢疫性病害潰瘍病、柑桔大、小實蠅、吉丁蟲、銹螨、根結線蟲及天牛等,也包括成為次要害蟲柑桔木虱。
36%降黃龍可濕性粉劑是廣東省珠海市綠宇生化技術研究所研制開發的中國發明授權專利,*和廣東省星火計劃產品,低毒、廣譜、高效的和對人、畜、動物、天敵等安全及生態環境友好的藥劑。該劑以其藥物有效成分內吸上、下輸導等作用機理,一方面應用植株地上部即葉梢作用于煙堿乙酰膽堿受件,干擾銹螨,蚱蟬、蚧殼蟲與蚜蟲等病介昆蟲神經系統的刺激傳導,引起神經通路的阻塞,從而導致昆蟲麻痹并*終死亡,另一方面應用于植株地下部即根莖(根系)部,灌根(澆灌)施用后被根莖完全吸收并傳導到植株缺陷細胞組織持效期長,降解或鈍化柑橘黃龍病病毒與類菌質體,使全株性病毒脫毒復原健樹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同時通過采用本研究所自主創新的栽培管護尤其是透水透氧和防除潰瘍病等技術使柑橘產品無毒,安全、衛生、營養。
經在廣東、廣西、貴州、福建、江西與湖南等省市多點多年大田試驗示范表證,在試驗劑量下一年灌根(噴施)3次,36%降黃龍WP綜合治理技術對柑橘黃龍病樹(含伐樁樹與苗木)平均防效達72.5%—89.89%之間,對柑橘木虱等傳毒昆蟲24小時防效達98.3%以上,中、高劑防效基本達到83.0%以上,使病蟲愈傷組織分化和植株再生繼而復原健樹,正常生長發育結果并穩產豐產和恢復原有品質品味。
目前,36%降黃龍WP及防治柑橘黃龍病技術在國際上*研制開發,經對柑、桔、橙、柚及檸檬黃龍病等殺蟲殺菌活性及增效測定;確定了二元混劑合理配比,經時穩定性二年及冷熱貯藏等達標,確定了載體與助劑進而完成配方的選擇。完善和優化了兼防兼治技術,建立了成果推廣應用的各種規范、環境及網絡。
一、防治柑、桔、橙、柚、檸檬及其苗圃黃龍病技術(含培育無毒苗)
1.1:橘樹春梢和秋捎抽發“兩葉一針”前后10天,采摘全園果實后10天內淋、噴施中國發明專利產品、即可殺菌殺蟲、又可病蟲兼治的36%降黃龍可濕性粉劑全年防控柑橘黃龍病3次。
1.2:對于開花結果株率低、花少果少或過去經營粗糙、失管;遭水災、旱災、冰災、蟲災、病蟲或雖殘敗,樹齡不算老且立地條件又好、樹勢容易恢復的橘樹,則在有效春梢和秋梢萌動前、抽發“兩針一葉”前后10天分別淋灌、噴施36%降黃龍藥劑1次,全年防控柑橘黃龍病6次。
1.3:橘樹春梢和秋梢萌動前15-20天,以及在橘樹謝花后及直至果實成熟期間如遇大雨過后天晴均分別淋施38%莖葉綠Ⅰ號藥劑*,全年春梢、秋梢萌動前淋施2-4次。
1.4:橘樹春梢和秋梢萌動前10-15天分別噴施與淋施38%莖葉綠Ⅱ號藥劑,全年春梢、秋梢萌動前淋灌、噴施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