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寶”造就西雙版納小包谷
玉米幾乎地球人都在吃,為何唯獨西雙版納的小包谷名氣那么大?而且很多外地甚至昆明的消費者反映,同樣是小包谷,買新鮮的帶回去自己煮出來的,為什么就沒有在西雙版納買加工好的口味好?“氣候、品種和加工技巧,三者少了哪樣都不行。
生長
獨特氣候成就優良品質
“西雙版納的氣候是沒有四季的,一般就分為旱季和雨季。”胡建說,在西雙版納這樣獨特的氣候環境下,每年5月至10月之間,由于降雨較多,很多蔬菜和農作物不僅產量不高,而且病蟲害較難防治,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相對于雨季旱季,由于氣候較為溫暖,反而更適宜農作物的種植,尤其是像冬玉米這一類作物,不僅產量較高,而且因為雨水少而品質*,因而就形成了西雙版納熱帶地區特有的西瓜、香蕉和玉米等“冬季作物”大放異彩的現象。
“冬季市場上銷售的甜脆玉米,大多來自西雙版納種植的冬玉米。”每年其他地方進入天寒地凍時節的冬季,正是西雙版納農戶大顯身手的冬玉米種植和上市的*時機。同時“香名遠揚”的西雙版納小包谷,也是在這樣的獨特氣候條件下應運而生。其實,所謂的西雙版納小包谷,就是當地人叫的糯包谷。目前按照西雙版納的氣候條件,每年可以種4季糯包谷,加上近年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很多種植戶已經采用分散種植的方式,解決了雨季的病蟲害問題。
“
育種
本地品種個頭小味道佳
西雙版納小包谷受到消費者的熱捧,主要是因為其特別突出的香甜味和糯性,是其他地方的包谷無法相比的。
加工
蒸汽熏蒸保留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