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垂涎三尺的德州扒雞、懸壺濟世的同仁堂、綿香悠長的五糧液、香甜軟糯的耳朵眼炸糕……中國的*不勝枚舉。直至今天,它們仍然在人們的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是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 但是在中國*走出國門闖蕩世界的時候,它們的路途并不順暢,而這其中*為人熟知的就是王致和海外維權事件。 其實在王致和事件爆出的2006年,王致和集團已經做了6年的出口業務,而歐凱公司搶注“王致和”商標的時間是2005年11月,也就是說,如果王致和能夠早一些將自己的商標進行海外注冊,就不會走上后來辛苦的維權之路了。 正是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同時也是為自己的品牌走出國門做準備,國內不少*紛紛進行了商標海外注冊。目前,北京市已經有23家*企業或擁有“非遺”技藝的企業申請了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商標。這其中包括同仁堂、全聚德、內聯升、瑞蚨祥、張一元、吳裕泰、紅星以及聚德華天旗下的烤肉季、烤肉宛、鴻賓樓、砂鍋居和慶豐包子鋪等。已獲得商標注冊的國家及地區涉及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是歷史沉淀留下的寶貴遺產,每一個*的招牌背后都有一個或辛酸或傳奇的品牌故事,這些故事見證了歷史,同時也參與了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北京多家*的海外商標注冊,不僅顯示了企業商標意識的提高,更是使自己的金字招牌通行海外。希望看到更多的*暢行海外,讓中國的“味道”飄香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