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濕滯中焦證。本品善燥脾濕,對濕阻中焦,脾失健運而致脘腹脹悶,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癥,*為適宜。常與厚樸、陳皮等配伍,如平胃散;若濕熱、濕溫證,則配清熱藥同用,以化濕清熱;若痰飲或濕溢水腫等證,亦可用之。 2.用于風濕痹證。因其辛散苦燥,長于祛濕,痹證濕勝者尤宜,常配獨活、秦艽等同用;若濕熱痹痛,配石膏,知母等,如白虎加蒼術湯,亦常與黃柏合用,即二妙散;更可用于濕熱痿躄、下部濕濁帶下、濕瘡、濕疹等。 3.用于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若風寒濕邪襲表,而致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無汗等,本品能發(fā)汗解表、勝濕,多與白芷、細辛等同用,如《局方》神術散。 此外,本品尚能明目,用于夜盲癥及眼目昏澀。可單用,或與羊肝、豬肝蒸煮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