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該品種屬偏粳型常規旱稻品種,在黃淮地區作油菜茬或麥茬種植,全生育期平均為124天,比對照鄭州早粳遲熟14天。株高95.2厘米,莖桿粗壯,耐肥抗倒,生長穩健,耐旱性較強,葉片稍披、較寬厚,大穗,寬長粒,不易落粒。平均每穗總粒數91.0粒,結實率72.5%,千粒重28.4克。抗性:葉瘟1級,穗頸瘟7級,穗頸瘟發病率31.6%,胡麻葉斑病1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3%,堊白率42%,堊白度4.7%,膠稠度8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4.5%。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國家黃淮中晚熟期組旱稻區試,平均畝產302.0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21.0%,居參試品種第二位;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279.9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11.7%,居參試品種第四位;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09.8公斤,比對照鄭州早粳增產7.3%,居參試品種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在黃淮地區作油菜茬或麥茬種植,應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旱直播,播種量6~8公斤/畝,播深2~4厘米,行距28~30厘米。2、防治草害。播種前種子進行種衣劑拌種,播種后出苗前用“旱稻除草劑1號”28%乳油或農思它12%乳油或丁惡混劑20%乳油200~250毫升/畝,兌水60~80公斤地面噴霧;3、施肥。底肥畝施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或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加尿素4~5公斤,同時加施硫酸鋅1.5~2公斤;分蘗至拔節期追施尿素7.5~10公斤/畝,孕穗期3~5公斤/畝;4、適時灌水。在播種期、苗期、拔節期、孕穗至齊穗期、灌漿期遭遇嚴重干旱,應及時灌溉,確保豐產;5、病蟲防治。拔節前后和始穗前后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及紋枯病,始穗期防治稻曲病。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偏粳型常規旱稻品種,在黃淮地區作油菜茬或麥茬種植,全生育期平均為124天,抗旱性好,產量較高,穩產性較好,米質較優。適宜在河南、江蘇、安徽、山東省的黃淮流域和陜西省的漢中地區夏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