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藥系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地方品種,在河北省安國縣、高陽縣、定興縣也有大量栽培。莖蔓細長,綠色或紫綠色。葉片對生或三葉輪生,葉片三角狀卵形,綠色。葉腋間生零余子,大而多。塊莖圓柱形,長60~70 cm,*長可達80 cm,直徑為7~8 cm。表皮暗褐色,粗糙。須根較長,粗而密。塊莖單重800~1 500 g,整形好,皮厚,質地細軟,含水分多,肉白,品質好。10月中下旬刨收。栽培前,施足底肥,做畦,行距60~80 cm,株距15~20 cm,開溝后將種薯放入溝內,覆土。苗高15 cm時插架。7月上旬開始增加澆水次數,追肥1次。4月上旬切段播種,每段長15~20 cm。生長期180天左右。不宜在鹽堿地栽培,喜疏松肥沃土壤。每667 m2產量為2 500~3 000 kg。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對“中國山藥之鄉”的“蠡縣麻山藥”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如今,蠡縣麻山藥是保定市*一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該縣麻山藥產業發展迅猛。2002年,該縣的“綠參”牌麻山藥通過了河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京地 掛鉤銷售認證。2002年3月到2003年10月,該縣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實現了由“河北山藥之鄉”到“中國山藥之鄉”的跨越。 到2005年,該縣麻山藥種植面積達到65000畝,有棒藥、紫藥、白嘴、日本長芋、大和瘤芋等7個主要 品種,總產量達2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