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郁金 玉金 | 產地 | 廣西 |
產品屬性 | 根莖類 | 性狀 | 紡錘裝 |
性 | 寒 | 味 | 苦 |
歸經 | 肺 | 毒性 | 無毒 |
化學成分 | 郁金甙 | 產品形態 | 原形態 |
炮制工藝 | 曬制 | 規格 | 大統 |
別名:
日金、玉金、黃郁等。
概述:
郁金為我國傳統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是疏肝、解郁、止痛的良藥。
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黃[Curcuma longa L.]、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ng.)、或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郁金"和"黃絲郁金",其余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綠絲郁金"或"黑郁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
郁金始載于唐·《藥性論》,關于原植物,唐·《新修本草》載:"郁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而無實。其根黃赤。"關于藥用部分,該書記載:"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根大小如指頭,長者寸許,體圓有橫紋如蟬腹狀,外黃內赤",可以認為,古之郁金主要用側根莖,而清·《植物名實圖考》又有"其用以染黃則姜黃根也",郁金"以根為螳螂肚者為真"的記載,說明后世僅用塊根作郁金用,根莖為姜黃。在藥用部分方面古今發生了一些變化。川郁金家種始于原四川華陽縣金子坨,距今已900多年。清光緒三年《崇慶州志物產》記載:"郁金,姜黃根所結子,可以入藥,可以和羹。州東三江場一帶種者*多"。
產地分布:
溫郁金主要分布于浙江南部;廣西莪術主要分布于廣西、云南;姜黃主要分布于四川、福建、廣東、臺灣;蓬莪術主要分布于浙江。
形態特征:
1、溫郁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大;斷面中心檸檬黃色,外側近白色,稍有香氣,末端膨大呈紡錘狀。葉片寬橢圓形,長30-75厘米,寬14-22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尖,無毛,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花莖先葉于莖基抽出,穗狀花序成圓狀形,中下部苞片寬卵形,淡綠色。萼白色,3齒裂;花冠白色,漏斗狀,近頂端有糙毛;能育雄蕊;1枚,淡黃色;子房下位。
2、姜黃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主根莖卵形,側根莖指狀,紅黃色,葉片窄橢圓形,長20-30厘米,寬5-15厘米,兩面均無毛;花序由葉鞘內抽出。圓柱狀穗狀花序;苞片卵形至近圓形,綠白色,腋內有花數朵;花萼綠白色,具3齒,花冠管長1.5厘米,裂片3,淡黃色,上方1片較大;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黃色,唇瓣近似圓形,黃白色,能育雄蕊1枚,與退化雄蕊連生;花藥長圓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
3、廣西莪術多年生草本,高80-110厘米。塊根紡錘形,主根莖卵圓形至卵形,側根莖指狀。肉質,斷面白色或微黃色;葉片長橢圓形,兩面密被粗柔毛,穗狀花序圓柱形,先葉于根莖上抽出;纓部苞中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粉紅色至淡紅色;中下部苞片卵圓形,綠白色;花萼筒白色,先端具3齒;花冠粉紅色,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淡黃色,子房下位。
4、蓬莪術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側根莖圓柱狀,淡黃色。根細長,末端膨大;葉片橢圓形。花序由根莖抽出,穗狀花序闊橢圓形,花冠有裂片3枚。側生退化雄蕊比唇瓣小,唇瓣近側卵形。
生態環境:
郁金多生于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沿江平原、河壩灘地、園田水邊及丘陵緩坡地帶。土壤中性或微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