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鷓鴣為野生鳥種,且數量稀少,已往有幸親嘗其味的食者不多,故爾知之者更少。鷓鴣外形似雞,大小如肉鴿,大于鵪鶉而小于雉雞(山雞)。成年公鴣體重0·6—0·85千克,母鴣0·55—0·65千克。母鴣一般在30周齡(180—210天)時達到性成熟,而公鴣則比母鴣遲3—4周方能達到性成熟,因此對公鴣應提前增加營養和光照。鷓鴣一年四季均可產蛋,但以春秋兩季產蛋較多。商品鴣一般飼養70—90天,體重可達0·5—0·7千克,肉料比約為1∶3—3·5。鷓鴣生長迅速,飼養期短,生產性能高,繁殖力和飼料轉化率均較高,因而具有較高的飼養價值而受到人們的歡迎。
生理特點
雛鷓鴣在夏、秋季經 30~40 日齡的育雛后,外界溫度與育雛室的溫度較高,就可脫溫,轉入育成期的飼養和管理。如冬、春季節溫度低、室內溫度不到 20 ℃ ,仍需對 6 周齡后
的鷓鴣人工供暖保溫。
鷓鴣在育成期羽毛已逐漸豐滿,有飛翔能力;活潑好動;食欲旺盛,其中 7 至 13 周齡內鷓鴣的體重*增重*快(平均每只每日增重達 6 克多);體溫自動調節機能逐漸完善,有一定耐寒能力,基本可以脫溫飼養。
在此階段要進行人工選擇,將好的鷓鴣留下做種用,不好的或多余的做肉用鷓鴣處理。
這一時期,鷓鴣易長成飛喙,要經常修剪飛喙。維護好運動場的護欄網,關好門窗,以防鷓鴣飛逃。注意保持飼養場的環境安靜,飼料中營養物質要全面且比例平衡。對種用鷓鴣要注意加強運動,防止身體過肥,否則影響配種能力。育成期鷓鴣還沒有發育成熟,可以雄雌混群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