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栽培和采收技術
1、選地整地
黃芩喜溫暖氣候,耐旱耐寒,怕積水,忌連作。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種植。栽培地宜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播前結合整地畝施入有機肥2500公斤、過磷酸鈣100公斤、硫酸鉀肥20公斤,依地勢做成寬1.2米的畦。
2、適時播種
黃芩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3種,生產上主要采用種子繁殖,以春季直播為主,一般在3-4月進行,畝用種1.0-1.5公斤。播種應趁墑進行, 播前將畦面耬平,按行距25-30厘米開2-3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1厘米左右,播后輕輕鎮壓,播后若遇干旱,應及時澆水。
3、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時中耕除草。一般1年進行2-3次,前2次結合間苗、定苗進行,第三次于植株封壟前進行。
追肥澆水 生長前期,植株生長正常可不追肥。若幼苗生長較弱,可于苗高10-15厘米時追施1次清淡人畜糞水,或每畝施尿素10公斤,助苗生長。6月底至7月初封壟前,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0公斤、尿素15公斤,或腐熟稀釋的人糞尿水。第二年及第三年返青后各追施*腐熟人糞尿,或尿素20公斤。開花期葉面可噴施磷酸二氫鉀,6-7天1次,連續2-3次。黃芩一般不需要澆水,但如干旱特別嚴重時要適當澆水。黃芩怕澇,雨季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摘除花蕾 黃芩*和第二年均結種子,不采種子的地塊,在抽出花序之前,應及時將花梗剪掉,控制養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長,提高產量。
越冬管理 冬季,應割除地上干枯部分,清除枯枝落葉,順苗所在行施一薄層土雜肥越冬。第二年管理方法與*年相同。
4、采收
黃芩是多年生作物,一般在第2年或第3年的10月上中旬莖葉枯萎后,或于第二年早春萌發前采挖。采挖時要深挖,避免傷根和斷根。收獲下來的根部,去掉莖葉,抖落泥土,曬至半干后剝去外皮,然后迅速曬干或烘干。晾曬過程中既要防止暴曬,又要防止雨淋,以免使根條發紅或發霉,影響質量
黃芩的栽培管理方法
黃芩又名山茶根,黃芩茶。主產于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
生長習性:野生于山地陽坡、草坡、林緣、路邊等處。喜溫暖氣候,耐寒,地下根可忍受-30℃低溫,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怕澇,忌連作。
繁殖方法 有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兩種方法。
1.選地與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每667平方米施基肥2500公斤,加過磷酸鈣20公斤,深耕25—30厘米,耕細整平,做寬1.2米的畦,長短不限。
2.種子 ①采種 花期長,種子成熟期不一致,又易脫落。當大部分果實由綠變黃時,連果序剪下,曬干打出種子,去凈雜質,置陰涼干燥處貯藏備用。②浸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5—6小時,撈出稍晾即可播種。③播種 分春播和秋播。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直播的根條長,杈根少,產量較高。小面積種植,也可育苗移栽。種子當年新籽發芽率為80%左右。種子壽命三年以上。667平方米播種量為0.5—1.0公斤。
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cm,主根呈圓錐狀,長約10-30cm,直徑約1-2cm,外皮呈黃褐色,內部黃色。莖叢生,基部伏地,稍上升或直立,分枝多而細,株方形,綠色或紫綠色。單葉對生;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偏向一側排列較密;花萼呈筒狀外面密生絨毛;花冠呈紫色,二唇形;雄蕊4枚,2強;雌蕊1枚,子房4深裂,子房下具橙色肉質花盤。小堅果4枚,卵形,黑色,表面具瘤,直徑約1mm,包圍于宿存萼內。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物學特性
黃芩喜溫和氣候,耐寒冷,搞干旱。原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緣向陽干燥地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赤優,在丘陵薄地均可種植。低洼積水地不宜栽種。
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選擇疏松,肥活,有灌溉條件,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地。每畝施土雜肥2000-2500kg,搗細散于地內。深翻20-24cm,耙細整平,做90cm寬的平畦,開好排水溝。地干時,先向畦內灌水,待水滲下后,表土稍干松時再下種。
2、繁殖方法
(1)用種子繁殖。春播的在“春分”至“清明”之間,夏播的在“夏至”到“立秋”之間。直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4cm,開1cm深的溝,將種子攔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0.5cm,摟平,稍加鎮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結合。保持畦面濕潤,播后約10余天出苗。每畝用種量1.5-2kg。
(2)育畝移栽。“清明”前后,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2cm,開0.5cm深的溝,將種子拌細沙撒放溝內,覆土摟平,稍加鎮壓,上邊蓋一層草或麥秸,保持表土濕潤。每畝用種子2-3kg左右。移栽:春播的在“立秋”前后移栽,夏播的第二年發芽后移栽。在整好的大田里,按行距24cm,開12-15cm深的溝,按株距12cm放苗,芽頭向上,低于地面15cm左右,使根部直立,覆土,壓緊,使根與土壤密切接觸。栽后澆水,以保證成活。
3、田間管理
(1)幼苗期管理。播種后,保持地面濕潤,利于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去掉覆蓋的雜草,并輕輕地動表土,保持地面疏松,下面濕潤,利于根向下伸長,幼苗長到4cm高時淺鋤*,并間去過密的弱苗。育苗田按硃距6cm留苗,只播的按株距12cm定苗。定苗后有草就鋤,旱時澆水,雨季注意防澇,地內不可積水。
(2)移栽后的管理。成活后,注意鋤地松土,保持地內清潔。黃芩抗旱力較強。遇嚴重干旱或追肥后可適當澆水,一般不用常澆水。“立夏”以后,每畝施土雜1000kg加草木灰150kg,混勻后,在行間開淺溝施入,覆土蓋平以后經常除草,保持地內無雜草。一般于己于人6月開花,可開到9月,種子成熟期不一致,且隨成熟隨掉落,如收種子應及時采收,儲存備用。如不需收種子,可去掉花蕾,以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
根據我區多年來的生產實踐和觀察。目前黃芩發生病蟲害的現象不多,一般不需專門防治,只有極個別地塊發現有葉枯病的發生。
葉枯病:病源是真菌中的一處半知菌。主要為害葉片。癥狀是從葉尖或旰緣向內延伸。呈不規則的黑竭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使葉片枯死,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
防治方法:冬季處理病殘株 ,將感染病菌的病殘株連根撥出燒掉,以消來越冬病菌。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10天噴灑*,邊續2-3次既可治愈。
收獲加工
播種且一般二年收獲,也可當年收獲。在”霜降前后,選晴天收刨,刨掉莖葉及泥土,曬干或晾干。在晾過程中,防止水濕雨淋,以免見水變綠,*后變質發黑,影響質量。干后去凈根須,即可供藥用。每3-4kg鮮根,可加工1kg干貨,一般每畝可收獲干貨200-300kg。干貨以條粗、質堅實、內色黃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