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以太陽能為主要熱源,冬季不加溫或只進行少量補溫,以完成蔬菜的周年生產。因其運轉費用低、見效快,20世紀90年代在北方得到大面積的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不小的收益。但在溫室的環境管理上,尤其在通風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多問題,給溫室的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本文旨在探討日光溫室正確的通風方式和方法,以利于指導生產。
一、通風的作用
1、降溫。是通風的主要作用,以風壓或熱壓的方式降低室內溫度,以滿足蔬菜生長發育所需適溫。
2、排濕。由于設施環境相對密閉,室內濕度一般偏高,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有利于一些病害的發生,通風可以有效降低棚內濕度。
3、排除有害氣體。由于施肥不當,取暖加溫不科學,或棚膜質量等因素,易產生NH3、NO2、CO、SO2、C2H4、HF等有害氣體,如放風不及時,會給蔬菜造成危害。
4、補充二氧化碳。通風換入新鮮空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溫室內CO2的不足,促進蔬菜的光合作用。
二、通風的方式及效果
1、頂部通風。頂部薄膜扒縫或在后坡留通風口,以熱壓方式通風。由于風口離蔬菜較遠,冷空氣并不直接吹向植株,一般不會使蔬菜受到冷、凍害。通風受外界氣溫及作物生長時期的影響小,效果*。
2、前屋面通風。其通風口設在80-100cm高的地裙與薄膜的接縫處,在其上扒縫放風,這道通風口位置較低,散熱效果差,多與頂部通風配合使用。采用這種方式通風時,冷空氣易吹傷植株,所以只能在外界氣溫稍高、頂部通風降不下溫度時才采用。
3、后墻通風。在后墻距地面1m左右留通風窗,由于其通風口正對植株上部,外界冷空氣吹入時,極易凍傷幼嫩植株,這道通風口多在初夏溫室后部外界氣溫升高時才使用,協助頂部和前屋面通風降溫。
4、底腳通風。棚膜設計成整體,前腳處不固定。通過前腳處棚膜的吊放達到通風的目的,通風效果差,目前基本不用。
三、通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頂部通風應用很少,溫室的設計建造及扣棚時在頂部很少預留通風口,在生產管理中僅靠前屋面和后墻通風。這樣在外界溫度偏低的冬季、晚秋及早春時,冷空氣直接吹向植株的生長點,易使作物受凍、冷害。形成室內溫度高但又不便放風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高溫季節,溫室內頂部溫度偏高導致作物生長不良,也就是說通風效果*的方式在生產上并沒有很好應用。
2、底部通風還有應用。采用底部通風,冷空氣直接從根部吹入,俗稱"掃地風",沒有一點緩沖,對生產十分不利,尤其在育苗、分苗期及定植期,采用這種通風方式將嚴重影響秧苗成活。
3、通風口開關時期、大小不當。什么時候開關及通風口大小如何調節,沒有理論依據,僅憑經驗、感覺。有時通風口大小從開到關一成不變,這樣勢必導致室內溫度大起大落,即溫度偏高或偏低,對蔬菜生長發育不利。
4、通風方式運用不當。采用哪種或哪幾種通風方式及各種通風方式應用的先后順序,沒有理論依據,僅憑經驗或方便順手。這樣通風效果差,對作物易產生傷害。
5、通風目的不全面。只注重降溫,而忽視了排濕、除毒氣和補充二氧化碳的作用,尤其是在早晨,這幾個不利因素更加突出。
四、解決對策
1、新建溫室在設計或建造時一定要在后坡上預留通風口或設置拔風筒。或者扣膜時在頂部設置扒縫口,實現頂部通風。
2、要根據溫室溫度的變化情況及時調節通風口的開關及大小,避免溫度變化劇烈,或居高不下,居低不上。一般上午當溫度升到28℃(冬季)或者25℃(春、秋季)時。對一般喜溫性蔬菜開始通風,通風口的大小以開啟后溫度不下降而緩慢上升為標準,隨著光照的增強,溫度進一步升高,通風口逐漸加大。中午前后的*溫度不能超過32℃,下午溫度降到25-28℃時開始逐漸關閉通風口,當溫度降低到20℃時關嚴通風口。
3、在幾種通風方式的運用上,正確的順序是先開頂部通風口,當溫度還升高時,再開前屋面通風口、后墻通風口。關閉通風口時與開啟時順序相反,先關后墻通風口,再關前部通風口,*后關頂部通風口。
4、早晨在基本滿足蔬菜對溫度需求的同時(或澆水后)適時適量開啟通風口,進行排濕、排毒氣、補充二氧化碳,實現通風的全面作用。
日光溫室以太陽能為主要熱源,冬季不加溫或只進行少量補溫,以完成蔬菜的周年生產。因其運轉費用低、見效快,20世紀90年代在北方得到大面積的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不小的收益。但在溫室的環境管理上,尤其在通風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多問題,給溫室的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本文旨在探討日光溫室正確的通風方式和方法,以利于指導生產。一、通風的作用1、降溫。是通風的主要作用,以風壓或熱壓的方式降低室內溫度,以滿足蔬菜生長發育所需適溫。2、排濕。由于設施環境相對密閉,室內濕度一般偏高,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有利于一些病害的發生,通風可以有效降低棚內濕度。3、排除有害氣體。由于施肥不當,取暖加溫不科學,或棚膜質量等因素,易產生NH3、NO2、CO、SO2、C2H4、HF等有害氣體,如放風不及時,會給蔬菜造成危害。4、補充二氧化碳。通風換入新鮮空氣,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溫室內CO2的不足,促進蔬菜的光合作用。二、通風的方式及效果1、頂部通風。頂部薄膜扒縫或在后坡留通風口,以熱壓方式通風。由于風口離蔬菜較遠,冷空氣并不直接吹向植株,一般不會使蔬菜受到冷、凍害。通風受外界氣溫及作物生長時期的影響小,效果*。2、前屋面通風。其通風口設在80-100cm高的地裙與薄膜的接縫處,在其上扒縫放風,這道通風口位置較低,散熱效果差,多與頂部通風配合使用。采用這種方式通風時,冷空氣易吹傷植株,所以只能在外界氣溫稍高、頂部通風降不下溫度時才采用。3、后墻通風。在后墻距地面1m左右留通風窗,由于其通風口正對植株上部,外界冷空氣吹入時,極易凍傷幼嫩植株,這道通風口多在初夏溫室后部外界氣溫升高時才使用,協助頂部和前屋面通風降溫。4、底腳通風。棚膜設計成整體,前腳處不固定。通過前腳處棚膜的吊放達到通風的目的,通風效果差,目前基本不用。三、通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頂部通風應用很少,溫室的設計建造及扣棚時在頂部很少預留通風口,在生產管理中僅靠前屋面和后墻通風。這樣在外界溫度偏低的冬季、晚秋及早春時,冷空氣直接吹向植株的生長點,易使作物受凍、冷害。形成室內溫度高但又不便放風的局面;另一方面在高溫季節,溫室內頂部溫度偏高導致作物生長不良,也就是說通風效果*的方式在生產上并沒有很好應用。2、底部通風還有應用。采用底部通風,冷空氣直接從根部吹入,俗稱"掃地風",沒有一點緩沖,對生產十分不利,尤其在育苗、分苗期及定植期,采用這種通風方式將嚴重影響秧苗成活。3、通風口開關時期、大小不當。什么時候開關及通風口大小如何調節,沒有理論依據,僅憑經驗、感覺。有時通風口大小從開到關一成不變,這樣勢必導致室內溫度大起大落,即溫度偏高或偏低,對蔬菜生長發育不利。4、通風方式運用不當。采用哪種或哪幾種通風方式及各種通風方式應用的先后順序,沒有理論依據,僅憑經驗或方便順手。這樣通風效果差,對作物易產生傷害。5、通風目的不全面。只注重降溫,而忽視了排濕、除毒氣和補充二氧化碳的作用,尤其是在早晨,這幾個不利因素更加突出。四、解決對策1、新建溫室在設計或建造時一定要在后坡上預留通風口或設置拔風筒。或者扣膜時在頂部設置扒縫口,實現頂部通風。2、要根據溫室溫度的變化情況及時調節通風口的開關及大小,避免溫度變化劇烈,或居高不下,居低不上。一般上午當溫度升到28℃(冬季)或者25℃(春、秋季)時。對一般喜溫性蔬菜開始通風,通風口的大小以開啟后溫度不下降而緩慢上升為標準,隨著光照的增強,溫度進一步升高,通風口逐漸加大。中午前后的*溫度不能超過32℃,下午溫度降到25-28℃時開始逐漸關閉通風口,當溫度降低到20℃時關嚴通風口。3、在幾種通風方式的運用上,正確的順序是先開頂部通風口,當溫度還升高時,再開前屋面通風口、后墻通風口。關閉通風口時與開啟時順序相反,先關后墻通風口,再關前部通風口,*后關頂部通風口。4、早晨在基本滿足蔬菜對溫度需求的同時(或澆水后)適時適量開啟通風口,進行排濕、排毒氣、補充二氧化碳,實現通風的全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