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為豆科植物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肺、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與用量:9~3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臨床應用:
1.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治氣虛衛表不固,風濕外客,一身盡重,關節煩痛,或腿足浮腫,汗出惡風,脈浮者。防己12g、黃芪15g、白術9g、炙甘草6g、加生姜四片、大棗1枚,水煎,去渣溫服。服后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愈。本方中黃芪補氣健脾補肺,尤能固表行水。與防己相配,去風不傷表,固表不留邪,利水之功增強而不傷正氣。共為君藥。
2. 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治虛勞病,陰陽氣血俱虛。現用于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小建中湯加黃芪12g.水煎去渣,后入飴糖微火熔化,每日1劑,分3次溫服。本方由小建中湯加黃芪而成,黃芪配飴糖,則甘溫益氣之力更佳;與桂枝相合,則溫陽以益氣;與芍藥合用,又有益氣和營之效。
3.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棗12枚(一方有人參)水煎,溫服。一日3次。方中黃芪為君,大補脾肺之氣,固表實衛,則外可御邪,而內可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