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宜在平坦土地栽培。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為佳。前茬一般多為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等。前茬作物收獲后,每畝施腐熟堆肥,或廄肥3000-5000公斤,餅肥1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再進行翻耕,深約25-30厘米,整平耙細,做高畦。一般畦寬1.2-1.5米,高12-20厘米。四川產區一般不作畦。種植方法編輯1、培育種子 白芷用種子繁殖。可單株選苗移栽留種和就地留種。生產上多采用前一種方法,一般在收挖白芷時進行。四川選主根不分支,健壯無病的紫莖白芷作種。河南、河北選根條細長、蘆頭小、無須根、皮細色白、健壯白芷作種。移栽前剪去葉子,按行株距50-70厘米栽種。冬季及翌春進行除草施肥。6-7月種子陸續成熟,于果皮變黃綠色(河南黃白色)時,連同果序一起采下,可分批采收,然后攤放通風干燥處,涼干脫粒,去凈雜質備用。2、播種 播期分秋播、春播兩種,以秋播為好。河南秋播在白露前后,河北于處暑至白露之間,四川于白露至秋分之間,浙江于寒露前10天進行。氣溫較高地區以秋分至寒露為宜,播種過早,白芷植株當年生長過旺,第2年部份植株提前抽苔開花,根部木質化不能藥用。播種過遲,冬季降水量少,氣溫較低,播后不易發芽,影響生長。播法:條播、穴播均可。浙江、河南、河北為條播,行距13-20-27厘米,開溝1-1.5厘米,每畝用種1-1.5公斤。播后摟平畦面,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四川多用穴播,行距30-33厘米,穴距23-27厘米,穴底要平。每畝播種量0.5-0.8公斤。播后均不覆土,隨即施稀人畜糞水,每畝約1000公斤左右,再用人畜糞水拌的草木灰覆蓋其上,不露種子。然后用木板鎮壓或輕踩,使種子和土壤密接,以利發芽。15-20天即可出苗。田間管理編輯1、間苗 出苗后株高4-7厘米時間苗,可進行1-2次。穴播留苗5-8株,條播的每隔7-10厘米左右留苗1株。按株距10-12厘米定苗。間苗時,留葉柄青紫色或植株基部扁形的壯苗,留成三角形或梅花形,以利通風透光。2、松土除草 結合間苗進行除草。苗期除草要用手薅或淺鋤,以后可進行中耕除草,使田間土壤疏松無雜草,以利生長。3、施肥 一般追肥3-4次。第1、2次均在間苗、中耕后進行。每次每畝施稀人畜糞水1500-2000公斤。第3次在定苗后進行,每畝施人畜糞水2000-3000公斤,加入3公斤尿素。清明節前后進行第4次追肥,每畝施人畜糞水2000-3000公斤,撒施草木灰150公斤,施后培土。浙江第1次在3月間苗后,第2次在4月除草后,第3次在立夏前施肥。一般冬季施圈肥。施肥應注意當年宜少施,以防徒長,提前抽苔開化。第2年宜多,輔以磷鉀肥,促使根部粗壯。4、排灌 白芷播種后土壤干旱,應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生長期,如遇天氣干旱,應及時澆水,保證植株生長需要,雨水過多或田間積水時,應及時排水,以防病害或爛根。病蟲害防治編輯1、病害 斑枯病:又名白斑病、葉斑病,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危害葉片。病斑開始較小,初呈暗綠色,擴大后灰白色,嚴重時,病斑匯合成多角形大斑。后期在病葉的病斑上密生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葉片局部或全部枯死。一般5月發病,直至收獲。氮肥過多,植株過密,亦易發病。防治方法:選擇健壯、無病植株留種,白芷收獲后,清除病殘植株和殘留土中的病根,集中燒毀。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并噴1∶1∶100的波爾多液1-2次。紫紋羽病:為真菌中的一種病菌。在主根上常見有紫紅色菌絲束纏澆,引起根表皮腐爛。在排水不良或潮濕低洼地,發病嚴重。防治方法:作高畦以利排水;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每畝2公斤加草木灰20公斤拌勻撒施土中,并進行多次整地;亦可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每畝2公斤,兌水2000公斤潑澆畦面,待土干后再整地播種。立枯病: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多發生于早春陰雨,土壤粘重,透氣性較差的情況下。發病初期,幼苗基部出現黃褐色病斑,以后基部呈褐色環狀干縮凹陷,直至植株枯死。防治方法:選沙質壤土種植,及時排除積水;發病初期用5%石灰水灌注,每7天1次,連續3-4次,或用1∶25的五氯硝基苯細土,撒于病株周圍。供應白芷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