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青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須,有髯,體格小,結構勻稱,又叫"狗羊"。被毛由黑白兩種纖維組成,外觀呈青色,黑色纖維在30 % 以下為粉青色,30~40 % 者為正青色,50% 以上為鐵青色。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蹄為青色,兩前膝為黑色,故稱為青山羊。
梁山縣青山羊以生產各類猾子皮著稱,3日齡羔羊被毛短,緊密適中,所得皮板品質*。成年公羊可剪毛230~330克,母羊150~250克,公羊抓絨50~150 克,母羊25~50克。成年羯羊宰前體重20.1公斤,屠宰率56.7 % 。繁殖力高是該品種的重要特征,母羊一歲前即可產*胎,初產母羊平均產羔率163.1% ,一生平均產羔率293.7 % ,*多時一胎可產6~7羔,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五胎
是全國養羊大縣,1986年被山東省確定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縣”,1996年被列為”國家秸稈養羊示范縣”,1997年被中國特產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青山羊之鄉”。梁山縣青山羊飼養業正由千家萬戶的散養逐漸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由粗放經營管理逐漸向科學化、良種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該縣發展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青山羊存欄量達200萬只,年出欄近百萬只。為發展養羊事業,我縣在后楊樓鄉、張坊等幾個鄉鎮建立了青山羊良種繁育基地,存欄基礎母羊2萬余只, 每年提供優質羔羊10萬只,并且引進波爾山羊和本地青山羊進行雜交改良,還從周邊地區及菏澤市利用扶貧資金引進優良青山羊種羊2000余只,進行提純復壯,建立純繁場,制作精球,搞好冷配和人工授精,提高青山羊的質量。單縣青山羊產品的加工生產,正方興未艾。
羊肉湯
始創于十七世紀清代嘉慶年間,距今已200多年的歷史。 用青山羊燒制的羊肉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膩,不僅是一道可口的美食,而且有許多藥膳功能,深受全國消費者的贊譽,單縣羊肉湯已被列入《中華名菜譜》。易拉罐濃縮粉末羊肉湯已研制成功,不僅開胃、養身、味道鮮美,而且生產前景廣闊,市場態勢良好,發展潛力大。
羊肉制品
該縣羊肉加工已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產業,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群。梁山縣青山羊系列肉制品加工工藝研究技術領導小組,開發羊肉脯、肉干、臘肉、青醬羊、無膻羊肉發酵香腸、冰鮮羊肉、五香醬羊肉、快餐全羊、快餐”成武縣羊肉湯”等十多種羊肉制品,將微波干燥制熟工藝、真空軟包裝生產技術等國際上*先進的技術應用于羊肉干、肉松、肉脯等系列產品的生產研制。
養殖現狀
編輯
(一)總體養殖量較大,但規模化程度低。梁山縣屬于農業大縣,有著豐富的秸稈資源,但舍飼程度低,規模養殖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常年存欄50只以上的規模養羊場戶僅47家,占全縣肉羊存欄量的不足1%,大部分養羊戶都處于原始、粗放式養殖,半舍飼半放牧狀態,營養不均衡,管理粗粗放,飼料轉化率低,不適應現代肉羊業發展的需要。
(二)養羊從業人員不斷減少,養羊數量不斷下降。種羊市場疲軟,2002年我縣有青山羊良種繁育場2家,已經全部倒閉;規模養羊減少,2002年我縣規模養羊場戶600多戶,2012年不足50戶;羊人工授精站點大幅度減少,2002年我縣有人工授精點46家,2012年只有8家。
(三)品種退化,結構不合理。在調查中發現,長期以來,農村廣大養羊戶一直飼養著地方品種青山羊,多年來沒有提純復壯,近親繁殖嚴重,導致了種質嚴重退化,體型小,生長速度慢,羔羊飼養兩年體重才能達到15kg~20 kg,經濟效益十分低下,影響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且有的養羊戶是“春天買,夏秋養,冬天賣”,并沒有形成“自繁自養”的模式,造成雖有一定規模,但發展后勁不足,還會造成疫病和寄生蟲病的傳播。
(四)牧草資源匱乏,制約著青山羊的規模養殖。近幾年來,由于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草資源不足的問題一下子成了發展規模養殖的瓶頸,農區養羊放牧地少,多采用圈養方式,僅靠收割野草、植物莖葉和藤蔓來喂養,猶如杯水車薪,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即使白天放牧也很難滿足羊群的需要,以雜草為主的營養水平必然難以提高羊的生產水平。黃河故道區的河灘、草坡大多土質差,優質的牧草比例較小,養殖戶無奈之下便飼喂遺棄的植物秸稈和木質化程度很高的野草,營養價值低,消化率低,適口性又差,這種現象在冬季尤為嚴重。
(五)文化素質低,防疫驅蟲制度不健全。當前農村養殖業存在的*一個問題為養殖戶文化素質低,養殖技術滯后,養殖經驗老套,不能適應現代化養殖業的需要,平時不知防疫,處于一種不病不治的局面。又由于部分農村獸醫技術水平低,只管豬,別的一概不問,造成了農村羊防疫驅蟲制度不健全的狀況。隨著養羊規模的不斷擴大,數量大增,羊的流通日益頻繁,給羊病的傳播打開了缺口,且羊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不易查覺,一旦發現已比較嚴重,難以治愈。
(六)飼養管理技術落后,生產效益低下。農村山羊飼養多以一家一戶飼養為主,飼養方式一般為早晨放出去,中午挪一挪,晚上牽回來,大自然長啥吃啥,根本談不上補飼。在走訪中發現,個別養殖戶用飼喂肥豬的全價料給羊補飼,結果因飼料中含有較高的銅離子,羊吃后拉稀不止,差點脫水而死。山羊雖耐粗飼,對管理條件要求低,但農村羊圈簡陋、低矮、潮濕,且十分擁擠,羊抗病力差,發病率高。調查中還發現,農村羔羊的成活率僅為65%左右,粗放式的管理使羔羊難過“初乳關”——奶不足“斷奶關——拉稀”,無謂地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魯西南青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須,有髯,體格小,結構勻稱,又叫"狗羊"。被毛由黑白兩種纖維組成,外觀呈青色,黑色纖維在30 % 以下為粉青色,30~40 % 者為正青色,50% 以上為鐵青色。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蹄為青色,兩前膝為黑色,故稱為青山羊。
梁山縣青山羊以生產各類猾子皮著稱,3日齡羔羊被毛短,緊密適中,所得皮板品質*。成年公羊可剪毛230~330克,母羊150~250克,公羊抓絨50~150 克,母羊25~50克。成年羯羊宰前體重20.1公斤,屠宰率56.7 % 。繁殖力高是該品種的重要特征,母羊一歲前即可產*胎,初產母羊平均產羔率163.1% ,一生平均產羔率293.7 % ,*多時一胎可產6~7羔,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五胎
是全國養羊大縣,1986年被山東省確定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縣”,1996年被列為”國家秸稈養羊示范縣”,1997年被中國特產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青山羊之鄉”。梁山縣青山羊飼養業正由千家萬戶的散養逐漸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由粗放經營管理逐漸向科學化、良種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該縣發展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青山羊存欄量達200萬只,年出欄近百萬只。為發展養羊事業,我縣在后楊樓鄉、張坊等幾個鄉鎮建立了青山羊良種繁育基地,存欄基礎母羊2萬余只, 每年提供優質羔羊10萬只,并且引進波爾山羊和本地青山羊進行雜交改良,還從周邊地區及菏澤市利用扶貧資金引進優良青山羊種羊2000余只,進行提純復壯,建立純繁場,制作精球,搞好冷配和人工授精,提高青山羊的質量。單縣青山羊產品的加工生產,正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