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品種簡介
隴薯5號(原代號:隴薯216—10):是一個菜用型和淀粉加工型品種。株型半直立。分枝性中等。株高60—70cm,莖粗1.2—1.3cm。莖綠色,莖翼直狀。葉墨綠色,茸毛中多,葉緣平展;復葉大,側小葉3對,頂小葉卵圓形,托葉中間型。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無色,花冠白色,花冠中肋黃綠色,無天然結實。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5個,大中薯率82.1—88.2%。薯塊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較光滑,芽眼較深,頂部芽眼凹陷,臍部較淺。含粗蛋白質1.59—3.28%。淀粉18.33—20.65%,維生素C23.9—33.6mg/100g,還原糖0.53—0.61%。生育期115天左右,晚熟。高抗晚疫病,對花葉病毒病和卷葉病毒病有較好的田間抗性。在1998—2000年省區試中,平均折合畝產1492.2kg,比統一對照渭薯1號增產32.5%,比各點當地對照(當地主栽品種)平均增產26.3%,產量總評居10個參試品種的第三位。
栽培要點:①選種催芽拌種,由于該品種薯塊大薯皮細嫩,易受病菌侵染,播種前要注意挑選健康無病爛薯塊,先進行曬種催芽,出芽后按芽切種,勇0.01—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取出晾干后播種,或用代森錳鋅等藥粉拌種。②適早適密播種,高寒二陰區以4月中旬播種為宜,半干旱地區4月上、 中旬為宜。密度,一般每畝4000株左右,旱薄地2000—3000株。③早促快發,重施底肥、氮磷配合,適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過量,早鋤草松土,及時查苗補苗,早中耕培土,培土壟要高而陡。④割秧曬地,提高收獲質量,在收獲前一周割掉薯秧,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薯塊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減少病菌侵染機會,防止貯藏爛薯。
隴薯6號(原代號L9408—10):是一個糧菜兼用型和淀粉加工及全粉加工型品種。株型半直立。主莖分枝較多。生育期115天左右,晚熟。株高70—80cm,莖粗1.2—1.5cm。莖綠色,莖翼直狀。葉深綠色,茸毛中多,葉緣平展;復葉大,側小葉4對,頂小葉正橢圓形,托葉中間型。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無色,花冠乳白色,花冠中肋黃綠色,無天然結實。結薯集中,單株結薯5—8個,大中薯率90—95%。薯塊扁圓形,淡黃皮白肉。表皮較光滑,芽眼較淺。薯塊休眠期中長,較耐貯藏。干物質含量27.47%,粗蛋白質2.04%。淀粉20.05%,維生素C15.53mg/100g,還原糖0.22%,還原糖不僅含量低,而且耐低溫糖化,回暖處理降糖效果很顯著。高抗晚疫病,對花葉病毒病有較好的田間抗性。在2002—2003年國家區試中,西北試區平均折合畝產1686.3kg,比統一對照隴薯3號平均增產11.8%,居7個參試品種第1位。
栽培要點:①適時早播,高寒二陰區以4月中旬播種為宜,半干旱地區4月上、 中旬為宜。②密度,一般每畝4000株左右,旱薄地2500—3000株為宜。③早促快發,先促后控。重施底肥、氮磷配合,適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過量,早鋤草松土,及時查苗補苗,早中耕培土,培土壟要高而陡。高水肥地塊,要注意在初花期若植株株高超過60cm有徒長趨勢時,及時噴施多效唑或土豆膨大素等,控制徒長,促進塊莖形成和膨大。④割秧曬地,提高收獲質量,在收獲前一周割掉薯秧,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薯塊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減少病菌侵染機會,防止貯藏爛薯,提高貯藏效果。
新大坪:適于做淀粉加工品種。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株高40—50cm,莖粗1.0—1.2cm。莖綠色,葉片肥大、墨綠色。花白色。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4個,大中薯率85%左右。薯塊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淺且少。含粗蛋白質2.67%,淀粉20.19%,還原糖0.16%。生育期115天。
栽培要點:①播期4月中旬;②施肥。畝施農家肥3000—5000kg,尿素17—20kg,過磷酸鈣50—60kg,硫酸鉀10—15kg。其中2/3氮肥作底肥,1/3作追肥,其它肥料結合播種*性施入。③密度。旱薄地每畝以2500—3000株,高寒陰濕區和川水保灌地4500—5000株為宜。④注意防治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⑤收獲。當田間80%莖葉枯黃萎蔫時割去地上莖葉,防止莖葉病害傳到薯塊,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薯塊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6—7天后收獲。
青薯168:本品種植株直立。莖粗壯、紅褐色,分枝2~3個,葉色深綠。花冠紫紅色,花藥黃綠色,花粉少,天然結果少。塊莖橢圓形,紅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塊莖大而整齊,商品薯率高達93%以上,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為典型的晚熟種,全生育期為160天左右。塊莖食用品質好,有薯香味。淀粉含量17.3%,粗蛋白質2.07%,維生素C11.34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68%。植株高抗晚疫病,抗逆性強,增產潛力大。每畝種植3000~3500株,*多種植5000株。要根據土壤肥力和灌溉條件確定,水肥條件好的可適當稀植,土壤肥力較差的可適當密些。
大西洋是一個中熟油炸加工品種,適于直接進行油炸薯片加工,炸片后色澤很好,加工后脫色效果好,是國內外各廠家油炸薯片加工利用的主要品種。薯形圓形,表皮粗糙,皮色淺黃,肉色白色,芽眼中淺,耐貯藏,淀粉含量17.9%,干物質23%,還原糖0.03%,塊莖大小整齊,休眠期短,結薯集中,生育期100天。抗旱性、適應性強,產量較高。抗花葉病毒PVX,中抗PVY,高抗卷葉病毒PLRV,不含類病毒TSTV,植株中抗晚疫期,塊莖抗性較弱,抗瘡痂病,感環腐病。
栽培要點:①播期4月中旬;②施肥:畝施農家肥3000—5000kg,尿素17—20kg,過磷酸鈣50—60kg,硫酸鉀10—15kg。其中2/3氮肥作底肥,1/3作追肥,其它肥料結合播種*性施入。③密度。旱薄地每畝以4000—5000株,高寒陰濕區和川水保灌地5000—6000株為宜。④注意防治病毒病、環腐病、早疫病和晚疫病。⑤收獲:當田間80%莖葉枯黃萎蔫時割去地上莖葉,防止莖葉病害傳到薯塊,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薯塊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6—7天后收獲。
隴薯3號:中晚熟品種,生育期105天左右。極適合做淀粉加工品種。塊莖扁圓或橢圓形,皮稍粗,塊莖大而整齊,黃皮黃肉,芽眼較淺并呈淡紫紅色,薯頂芽眼及臍部下凹。結薯特集中,而且較淺,單株結薯5—7塊,大中薯率90—97%。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食用品質優良,口感好,有香味。薯塊干物質21.4—30.7%,淀粉含量平均21.2%,*24.25%,粗蛋白質1.88%,維生素C26毫克/100克,還原糖0.13%。
栽培要點:①選種催芽拌種,由于該品種薯塊大薯皮細嫩,易受病菌侵染,播種前要注意挑選健康無病爛薯塊,先進行曬種催芽,出芽后按芽切種,用0.01—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取出晾干后播種,或用代森錳鋅等藥粉拌種。②適早適密播種,高寒二陰區以4月中旬播種為宜,半干旱地區4月上、中旬為宜。密度,一般每畝4500株左右,旱薄地2000—3000株。③早促快發,重施底肥、氮磷配合,適量早施追肥,切忌氮肥過量,早鋤草松土,及時查苗補苗,早中耕培土,培土壟要高而陡。④割秧曬地,提高收獲質量,在收獲前一周割掉薯秧,運出田間,以便曬地促進薯皮老化。收獲時薯塊輕拿輕放,盡量避免碰傷,減少病菌侵染機會,防止貯藏爛薯。
高原4號: 1984年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株型直立,莖綠色,株高80厘米左右,生長勢強。葉綠色,復葉大,側小葉4—5對。花冠白色,通常能結少數天然果。塊莖圓形,黃皮黃肉,表皮粗糙,塊莖大而整齊,芽眼較深,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較長,耐儲存。食用品質好,淀粉含量17—19%,粗蛋白質1.45%,維生素C16.2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49%。因淀粉含量高,適合加工淀粉。植株中坑晚疫病,輕感環腐病和卷葉病毒病,較抗雹災。栽培上注意肥料的配合施用,避免氮肥過量,密度以4000株/畝為宜,適時噴施矮壯素或洋芋膨大素等,早促后控,加強病蟲害防治。
鈴田88:本品種植株直立。莖粗壯、綠色,分枝2~3個,葉色濃綠。花紫色,花粉少,天然結果少。塊莖圓或橢圓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塊莖大而整齊,商品薯率高達90%以上,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為典型的晚熟種,生育期為121天左右。塊莖食用品質好。植株高抗晚疫病,抗逆性強,增產潛力大。每畝種植3000~3500株,*多種植5000株。要根據土壤肥力和灌溉條件確定,水肥條件好的可適當稀植,土壤肥力較差的可適當密些。
費烏瑞它:引自荷蘭,是一個特早熟馬鈴薯品種,生育期60—65天,主要以菜用為主。塊莖干物質17.7%,淀粉12—14%,還原糖0.003%,粗蛋白1.55%,維生素C13.6毫升/100克。塊莖長橢圓形,大而整齊,商品薯率極高,芽眼淺,表皮光滑,淡黃皮,薯肉鮮黃色。該品種較抗馬鈴薯Y病毒,對A病毒和癌腫病免疫,植株易感晚疫病,不抗環腐病和青枯病,塊莖中抗病。
克新3號:本品種植株直立,株型擴散,生長勢強,分枝多,株高65厘左右,復葉較大,葉綠色,小葉片平展,側小葉4~5對。花冠白色,天然結實性強。塊莖扁橢圓形,黃皮有細網紋,肉淡黃色,芽眼較深,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食用品質好,含淀粉15%~16.5%,粗蛋白質1.37%,維生素C13.4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01%,適合加工淀粉。植株抗晚疫病,高抗卷葉病毒病,并抗X病毒病和Y病毒病,耐澇。每畝種植3500株左右為宜。
克新4號:本品種株型直立,分枝較少,株高65厘左右,復葉中等大小,葉淺綠色,生長勢中等。花冠白色,一般無漿果。塊莖扁圓形,黃皮有網紋,薯肉淡黃色,芽眼深度中等,薯塊大小中等較整齊,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耐貯藏。塊莖食味好,含淀粉13%,粗蛋白質2.23%,維生素C14.8毫克/100克鮮薯,還原糖0.13%,適合菜用鮮食或加工淀粉。植株感晚疫病,輕感卷葉病毒病,對Y病毒過敏。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為宜。早熟品種,適合我縣高海拔區域種植,在一、二類部分地區可與麥田等套種。
克新1號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校數量中等,莖粗壯,葉片肥大。株高釣厘米左右。花冠淡紫色,花粉不育,雌蕊敗育,不能天然結實和作雜交親本。塊莖橢圓形,大而整齊,白皮,白肉,芽眼深淺中等。結薯早而集中,塊莖膨大快。食用品質中等,高抗環腐病、卷葉病和Y病毒;植株抗晚疫病,耐束頂病。較耐澇,較耐貯藏。中熟,從出苗至收獲95天左右。畝產1600公斤,高產者可達2600公斤。適應性廣,是我國主栽品種之一,適于我縣種植。
栽培要點。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為宜。由于植株繁茂,每畝以栽植3500株為宜。也適于夏播留種。
克新13號 中晚熟品種,生育期95~100天。株型直立,苗期健壯,幼苗生長勢強,株高65~70 cm,復葉大小中等,花冠白色,結實性較強。塊莖圓形,芽眼較淺,黃皮淡黃肉,表皮有網紋。結薯集中,塊莖大而整齊,大中薯率90%以上。對PVY病毒具有田間抗過敏性,抗PLRV病毒,耐PSTV。輕感煙草花葉病毒(TMV),田間抗晚疫病,抗環腐病。耐貯性強,豐產性好,一般每畝產量為2 000 kg左右。1998年11月經農業部谷物分析中心測定:淀粉含量13.3%,食味優良,Vc含量為143.9 mg/kg,還原糖含量為0.43%。
栽培要點 適宜栽培密度為3 667~4 000株/畝。以禾谷類作物茬口為*,忌重茬。平整地塊,深施底肥,N∶P∶K為2∶1∶1為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土壤表面10cm深處溫度穩定通過7~8 ℃時開始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進行中耕培土,防除雜草及病蟲害,對于晚疫病發病嚴重的地區,要在發病初期用58%的瑞毒霉進行藥劑防治,及時收獲,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