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
鴕鳥的繁殖季節為3~9月,在繁殖季節到來之前幾個月,就要做好鴕鳥分群,如1公2母或1公L母,為交配做準備。要求種鳥不要過肥,否則繁殖能力差。
鴕鳥蛋 欄舍應設在僻靜處,可能條件下場地應盡量大而平坦,適當種植可食的落葉喬木、灌木、苜蓿或千草等。圍欄要堅固,高2米以上。房舍面積也應較大,土地面,上鋪沙土(為防鼠害也可水泥底,上鋪沙土),冬季和繁殖時墊草。舍內應有操作廊和保溫設施,還需注意采光。
鴕鳥交配后1周左右便開始產蛋,一般每隔1~2天產1枚蛋,多在下午3:00~7:00時。產蛋高的每隔1天產1枚蛋,產12~20扳蛋后休息l周左右,然后又開始下一個產蛋周期,也有連產40枚蛋才休息的,這與飼養管理有關。種蛋的受精率為60%~90%。
人工飼養的鴕鳥每天的活動比較有規律。因此,應根據其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行飼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鴕鳥就在運動場上圍著邊網跑步,跑15~20分鐘后進行交配、采食。所以*飼喂時間以早6點半至7點半為宜。1天飼喂4次,每次飼喂的間隔盡可能相等。飼喂順序可以先粗后精,也可以把精飼料拌入青飼料中一起飼喂。精飼料喂量一般每只控制在1.5kg左右,以防過肥而使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產蛋期鴕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以18%為宜,代謝能10.5兆焦/千克。青飼料以自由采食為主。特別要注意種鳥對鈣的攝入,除了飼料中給予足夠的鈣磷外,在欄舍內可以設置飼喂骨粉的食槽,任種鴕鳥自由采食。
鴕鳥產下的蛋,應及時收集,防止夏天長時間暴曬,冬天不能受凍。取蛋時要輕拿輕放。收回的種蛋應立即清洗,防止微生物污染。清洗時*用流動的溫水。若在盆內洗,每洗1個蛋后應換水,清洗時間不超過2~3分鐘,然后自然干燥,不用濕布擦。可用1%來蘇爾消毒。種蛋保存時間不宜太長,*多不要超過2周,以l周為*。較長時間存放,應將溫度控制在13~18℃,濕度30%~40%為宜。一般是側放,儲存中不必翻蛋,破損的蛋應剔除,防止交叉污染。
鴕鳥產蛋的保護方式:
在自然養殖條件下,鴕鳥產蛋落地后常常被泥土、糞便污染,受污染的鳥蛋經過清洗、消毒等多重手續處理,還是免不了受細菌感染,孵化過程中常出現中晚期蛋內雛鳥死亡,甚至出現“炸蛋”,以致整箱蛋受感染而報廢,給飼養場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們在對孵化中的鳥蛋進行多次觀察,發現,受污染的鳥蛋在孵化中期出現蛋內有多處細菌斑點,還有孵化后期的鳥蛋因受細菌感染,自身蛋溫升高加快,致使晚期死之。通常在孵化過程中發現有些鳥蛋后期突然失重加大,解剖后雛鳥干枯死之,這便是典型的細菌感染。實行“人工接蛋”,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試驗,一年中接蛋率在85%以上,孵化出雛率比過去提高20%,現將此法介紹如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