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糕,又名百合糕,俗稱荊州花糕,“頭子”菜.作為荊州的八大名肴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柴桑(湘地),經過荊州時,因路途勞累,娥皇染疾不思茶飯,唯欲吃魚而厭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結合當地一漁民的指導,融入自己的廚藝,蒸成魚肉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轉,舜帝知情后對魚肉糕大加贊賞。魚肉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后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百合糕因此而得名。“頭子”的來歷,據史料記載,始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為當時舉行的“頭魚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荊州各縣廣為流傳,權貴宴請賓客,都把魚糕作為宴席主菜。至清朝時期,凡達官貴人和有錢者婚喪嫁娶、喜慶宴會,都須烹制魚糕以宴賓客。現在,荊州的周邊縣市,人們宴請已形成“無糕不成席”的局面。魚糕晶瑩潔白,軟嫩鮮香,有韌性,對折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