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國生豬市場從上周的大幅下跌勢頭轉變為小幅震蕩回落,跌幅和跌速都明顯下降,而且呈現為“今天跌、明天漲、后天再跌……”這種震蕩趨勢,由此可反映出供需兩端博弈的激烈程度。一周的震蕩后2月19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至16.81元/公斤較春節前1月29日的18元/公斤下跌1.2元/公斤。和去年同期比下降8左右,去年同期即將轉為上漲。
自春節前后開始至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國從北到南已經出現2次大范圍的雨雪降溫,期間豬病開始抬頭,不過總體仍在我們之前的預期之內。然而本周多地養殖戶及金豬商城基站站長反饋監測信息顯示,以五號病和腹瀉為主的豬病形勢明顯較之前惡化,正在朝著超預期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們在2個多月前發布2017年豬市預警年報中*為擔心的。
自2011年仔豬流行性腹瀉在國內*大范圍爆發以來,已連續數年成為冬季養豬生產的頭號威脅,尤其是春節前1個月至春節后兩個月為高發期。究其原因,主要為此期間極易出現大范圍降溫雨雪天氣,其次是“立春”節氣前后氣溫變化無常,同時又是“萬物生發”之際,五號病、腹瀉等豬病極易因氣候劇烈變化而被激發,從而導致豬病形勢惡化。今年立春節氣2月3日正月初七至今剛兩周的時間,但豬病形勢已成快速惡化之勢。
截止2月19日主要監測反饋地區如下:遼寧遼中、山東德州禹城、遼寧錦州、河南溫縣、山東汶上、江西南昌、山東高唐、安徽蕭縣、山東寧陽、湖南郴州、云南昆明、河南信陽、江西上高、江蘇新沂、黑龍江訥河、陜西寶雞、遼寧海城、安徽巢湖、河北衡水、湖南永州、山東莒南……等。范圍從*北的黑龍江到*南的云南,東部遼寧、山東至西部陜西,從各地監測反饋的信息看,五號病和腹瀉以東北、華北較為嚴重,中南部及西北、西南邊遠地區不太嚴重。由于調查剛剛開始,且豬病形勢仍在不斷變化發展。
在此關鍵時期,中央氣象臺2月19日06時發布大風降溫預報顯示,受較強冷空氣影響,預計,19日08時至21日08時,江南北部、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的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或*氣溫將下降4~6℃,其中,北疆大部、甘肅西部、寧夏、內蒙古中部、東北地區南部、華北中西部、黃淮大部、江漢等地降溫可達8~10℃,局地超過12℃,上述地區將伴有4~6級偏北風。
此次大范圍降溫不僅幅度大,而且覆蓋我國*主要的生豬主產區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三大主產區。數據顯示,此三大生豬主產區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關鍵就在于華北、東北主產區已經在此次大范圍強降溫到來前豬病形勢已經開始惡化。未來3天的此次大降溫極有可能“風助火勢”、“助紂為虐”使豬病形勢進一步惡化!
近兩周豬價雖處大幅下跌,但仔豬價格先是保持堅挺并未大幅跟跌,本周更是逆勢大幅上漲,其原因已經和春節前完全相反。春節前仔豬價格上漲、堅挺是受消費高峰導致豬價重回9元/斤以上、需求和補欄積極性較高影響,而春節后*近兩周的仔豬價格堅挺和上漲的主動力則是豬病惡化、仔豬成活率下降、供給減少所致。若未來幾天的大范圍大幅降溫使豬病形勢進一步惡化,則極有可能改變整個豬周期的走勢!
自2006年以來的十年中,國內生豬市場經歷了3輪豬周期,這3輪豬周期的上漲期以及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均和氣候驟變引發豬病疫情直接相關,甚至可以說是豬病疫情改變了豬周期走勢、締造了創紀錄的行情。如:2006年夏季持續數月的臺風強降雨、高溫高濕導致*大范圍爆發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導致2007、2008年豬價暴漲并創新高;2010年冬春*大范圍五號病和2011年大范圍降溫致仔豬流行性腹瀉,導致2011年豬價暴漲并創歷史新高;2015年底2016年初較之前幾年較嚴重的五號病、腹瀉、偽狂犬等豬病助推2016年6月份豬價創出歷史新高。
十年來,由氣候變化引發豬病從而重創養豬生產,并*終改變豬周期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原本在2016年母豬產能已經一定程度恢復的基礎上,若無大的豬病疫情2017年的豬周期大趨勢將以震蕩回落為主,但豬病疫情的嚴重程度可以直接改變豬周期。目前的豬病形勢仍在進一步發展,其*終影響程度還未能確定。但正如2016年12月21日我們發布的年報中所分析:“2017年1月份春節前豬價高點有望逼近9元/斤的天花板,這極有可能是本輪豬周期*后*9元/斤了,也極有可能是2017年的全年*點。假如2017年4月份前沒有嚴重的豬病導致仔豬成活率大幅下降的話,春節過后2月份便開始下跌,5月份前便可能跌至7.5元/斤左右。若冬季豬病較夏季較為嚴重,則2017年4-8月份期間豬價仍有望反彈至8-8.5元/斤,若較為平穩則很難漲破8元/斤,可能在7.5-8元/斤震蕩。”
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建議全國養豬人一定要高度重視、提前做好防范大風降溫工作,做好豬場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此時的“一失足”必將導致幾個月后的“千古恨”,同時也將成為豬市“犧牲者”為他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