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改良方式
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成因
在陸地條件下,田間施肥量往往大量超出現實作物產量的實際需要量,其中有一部分降水引起流失,而溫室大棚的施肥量又遠遠超出陸地,當然也就大大超出現實產量的需要量,在溫室生產期間沒有降水淋溶流失現象,因此大量多余的肥料滯留在土壤中。無機肥料連續多年在土壤中積累,大量的鹽分遺留在土壤中,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濃度,對作物造成鹽害。
棚室內的土壤鹽分危害來源于*化肥超量和長期使用大量的化肥。由于化肥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土壤惡化。目前很多菜田化肥超量達60%-70%左右,所有的化肥幾乎都是酸和鹽基結合形成的鹽,所以統稱為鹽類。棚室中易溶于水的鹽類危害*,當它們溶于水之后,就使得土壤的溶液濃度增高,土壤雖然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但其容量是有限的,當長期使用無機肥時,就會有大量的離子游離出來,對作物構成高濃度的鹽害。
棚室內的鹽分增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糞便,比如雞糞。人們在喂雞的時候,常常加些鹽來提高雞的飲食量,而且飼料里面還含有3%的鹽,經過這個過程,雞的消化根本不會把鹽分完全消化掉,所以多余的鹽分就存留在雞糞里,再者在種植過程中還離不開這些雞糞,久而久之在土壤中自然就又增加了一部分鹽。
生物解鹽菌(以菌解鹽)
降低土壤鹽分,解決土壤次生鹽漬化成為當前解決棚區蔬菜的一大關鍵。傳統的降鹽方法是換土、大水漫灌等,雖然一時解決了題,但卻費工費時,經過幾年的蔬菜生產,鹽漬化會再次發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當的選擇和施用肥料使得土壤鹽漬化更加嚴重,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益。
立足于解決土壤鹽漬化問題,我們生物科技研究所進行大量的調研,進行各種各樣的改良試驗,*終總結出一種利用生物方法降除土壤鹽分的復合菌劑,起名為生物解鹽菌,并且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
生物解鹽菌作為全國*一種以菌解鹽的生物制劑,通過其旺盛的新陳代謝,以土壤中的鹽離子為食物而生存,大大降低了士壤中的鹽分,改善了士壤的酸堿度,消除了土壤中鈉離子的含量,減輕了土傳病害的發生。與此同時,反過來利用該菌對糞肥、菇渣或者秸稈等副廣品充分腐熟發酵,然后作為基質培作物,不僅逐步還原了生壤,而里生產出優質、高效的果蔬等。通過這種專利技術現已成功創建基質栽培和高效栽培的新型種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