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和一般的蔬菜及農作物不同的是:*播種,育苗、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可連續采筍多年。種植蘆筍不需要年年播種育苗,不但節約資金和勞力,而且在管理上也較方便,發展蘆筍生產,除*年的資金及勞務投入較多外,從第二年開始,只需施肥、農藥及田間管理的勞力投入,而其采筍量則從第三年開始進入高產期。在水肥條件較好,技術較高的地方,年采筍量每畝可達800-1000公斤,個別高產田,可達1200公斤,以平均每畝產鮮筍600公斤,按近幾年平均作地保護收購價每公斤4元計算,每畝至少收入可達2400元,二年投入與產出比高達1:4左右。而一般的大田作物或蔬菜的投入與產出比1:2左右。農民普遍反映種植蘆筍的經濟收入是種植其他作物收入的5-8倍。
歐洲和美洲是蘆筍栽培及消費的主要地區。在亞洲,日本是栽培和消費的主要國家。我國蘆筍的栽培面積雖然很大,但所產蘆筍大部分出口外銷,國內的消費量還很少,每年只有3-5萬噸,我國的蘆筍罐頭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和美國,而速凍及鮮蘆筍則主要銷往日本及我國的香港和部分的歐洲國家,據調查統計,歐盟各國所需蘆筍數量逐年增加,且價格也逐年增高,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栽培蘆筍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每年還要進口約10萬噸。目前,世界各國中以中國和西班牙出口蘆筍*多,兩國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80%左右。我國白蘆筍罐頭出口價格每噸一般為1400-1800美元。加入世貿組織后,蘆筍罐頭價格由所增加,但必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