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浙農大7號于1983年春季以81—85為母體,82—14為父本進行雜交,當年夏繁Fl代,本地秋播后代,后經5年株選1987—1988年進入鑒定圃,編號88-23,高代株系編號為91—46,92—18,1992年以后,以9l-46參加各地試驗,1990-1992年參加紹興市品比試驗,1992年-1994年參加省通試,1994-1995年參加省生產試驗。1997年5月通過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農大7號為二棱皮大麥。春性,幼苗直立、葉片較寬,葉色淡綠。主莖出葉11片左右,株高85—90厘米,莖桿粗壯,需肥抗倒力較強,分蘗力偏弱,成穗率較高。穗形中等,直立、長方形,小穗著生密度中等偏密,灌漿盛期穗稍扭曲,黃熟期籽粒體積收縮,穗形平直。長芒有鋸齒芒尖微紅。穗長5.5—6.5cm,每穗實粒24—25粒。千粒重42克左右,年度間粒重穩定,籽粒淡黃,均勻飽滿。生育期比浙農大3號遲0.9—2.6天,適宜于大麥一稻一稻三熟制茬口,也適于與棉花、西瓜套種。經多年試驗,浙農大7號表現產量較高。1992—1994年兩年省大麥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270公斤和210.51公斤,比對照浙農大3號分別增產14.02%(第二位,達顯著標準)和5.1%(*位);1994—199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52.6公斤,比對照增產4.3%;1991—1992年喬司農場一大隊四中隊120畝88—23平均畝產278.6公斤,比140畝申麥1號平均畝產263.7公斤增產5.65%,該場1992—1993年一大隊10畝高產田平均畝產347.3公斤;1996年喬司農場一大隊一中隊569畝浙農大7號,平均畝產304.5公斤,高產田塊350公斤以上。浙農大7號耐肥抗倒性較強。該品種株高85—90cm,莖桿較粗,抗倒性較強。據喬司農場農科所品比試驗,1989—1990年4月底大風大雨秀麥1號倒伏面積達*,88—23傾斜面積20%,1995年浙農大農場大麥繁殖田浙農大3號倒伏面積90%,浙農大6號傾斜面積50%,88—23未倒。浙農大7號籽粒和麥芽品質較好:籽粒淡黃色、卵園形,易脫芒。據中國農科院作物品種資源所1993年測定籽粒粗蛋白質含量10.9%,麥芽無水浸出物78%,庫爾巴哈值40.0%,糖化力281W—K,*終發酵度82.9%。浙農大7號中抗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據省農科院植保所1993年、1994年鑒定結果88—23屬中抗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抗黃花葉病能力較浙農大3號略弱。推廣適用地區和范圍:啤酒大麥浙農大7號適應性與浙農大3號相似,在適宜種浙農大3號地區均可種植。由于該品種千粒重高而穩定,熟期適中,產量較高,釀造品質好,深受群眾歡迎。轉讓方式與條件:提供種子和單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