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豆學名菜豆(俗稱二季豆或四季豆),豆科科菜豆屬。蕓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蕓豆在播種后要多加注意田間管理措施,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蕓豆田間管理技術。
一、查苗、補苗
在適宜條件下,蕓豆播種至出苗需10-12天,當真葉出現時,發現缺苗現象要及時補苗,苗過多的要及時間苗,出現藥害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補苗采用催芽或坐水的方法,保證田間植株生長的一致性,為高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耕除草
蕓豆在整個生育期間要進行2-3次中耕除草。幼苗期進行中耕除草,既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又可以防止雜草與幼苗爭肥、爭光。中耕除草一定要在蕓豆開花前結束,這樣避免損傷花莢。
雜草防除也可以利用化學除草劑,如氟樂靈、莠滅凈、乙草胺等,鑒于蕓豆對除草劑異常敏感,因此,使用化學除草劑時要慎重選擇,不可亂用。生育后期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拔掉地里的雜草,以免草荒影響蕓豆的生長發育,造成減產。
三、施肥
蕓豆根瘤不發達,幼苗期間固氮能力弱,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播種時可施入少量的速效氮肥和磷酸二銨做種肥,以促進幼苗生長發育,一般施入硫銨75kg/hm2,磷酸二銨120kg/hm2即可。氮肥不宜施入過多,以免造成植物徒長,生育期延長。
施入種肥時要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熟期品種而定,矮生早熟蕓豆品種如果已施用種肥,可不在追肥;如未施用種肥,可在幼苗長到4片葉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0-225kg/hm2.由于矮生蕓豆生育期短,及時早施肥效果好。蔓生品種生育期長,在施用種肥的同時,以開花前追施效果*。
四、合理密植
留苗密度要根據品種特點和當地生產條件來決定。早熟直立品種可適當密植,晚熟蔓生品種則應稀植;瘠薄土壤適當密植,肥沃土壤宜稀植;耐瘠薄品種宜密植,喜肥水品種應稀植;分枝少的品種宜密植。
一般早熟直立型品種密度為1.8萬-2.2萬株/hm2,晚熟蔓生型品種為1.2萬-1.5萬株/hm2,當蔓生型品種主長到40-50cm時搭架。搭架時木棍需離植株10cm左右,以免傷根。
蕓豆除單作外,還可與其他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馬鈴薯、向日葵等進行混種、間種和套種。在東北地區,農民習慣在玉米、高粱或向日葵地里套種蔓生型蕓豆。
當春播玉米、高粱或向日葵,長到4-5片葉子時,每隔兩行或三行點播蔓生蕓豆,或者橫向間隔1m點播蕓豆。蕓豆抽蔓時,借助玉米、高粱、向日葵的莖為支架。秋天可同時收獲。
五、灌溉與排水
生育前期以保墑為主,一般不需要太多水分,水分太多地溫偏低,影響根系發育,易感染苗期病害。若大氣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10%時,有條件的地方適當澆*小水,澆水后及時中耕,以免土壤板結,開花結莢期蕓豆需水分*多,當土壤含水量低于13%時嚴重影響產量。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灌水,以防止落花、落莢。雨水過多易造成田間積水,對蕓豆生長也不利,應及時開溝排水。
六、主要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從幼苗到成熟均可發病,一般苗期不明顯,感病后側根枯死,主根全部腐爛,病株枯死,尤其噴施除草劑殘留地塊明顯,應采用與禾本科輪作倒茬或用根部殺菌劑與生根劑等混用。感病后選用2%菌克毒克200-260倍液葉面噴霧;或選用3.2%克枯星水劑500倍液灌根
2、炭疽病
真菌引起病害,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主要癥狀為葉片呈銹色或略呈紫色病斑,并逐漸為黑褐色,豆莢上病斑小而多,呈棕紅色,嚴重者種子帶病斑,對雜豆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可用65%的代森鋅500倍或炭疽福美葉噴進行防治。
3、白粉病
真菌性病害。在田間濕度大通風不良情況下易發病,主要感染葉片、莖和莢,在感病部位形成一層白色粉末,擦掉粉末后出現一個棕色或紫色病斑,感病后莢果發育遲緩或畸形,造成籽粒品質和產量下降。可于白粉病發病前用2%菌克毒克200倍進行預防,發病初期可選用12.5%腈菌唑600倍或21%克菌星500倍或43%好立克4000倍進行防治。
4、菌核病
初期發病,植株近地面部或*分枝“Y”窩處,初呈水漬狀,后逐漸為灰白色,皮層組織發干崩裂,呈纖維狀,濕度大時在莖的病組織中腔生鼠糞狀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絲生長旺盛時也長黑色菌核。蔓生雜豆從地表莖基部發病,致莖蔓萎蔫枯死。
可采用全理輪作或用50%撲海因1000倍或者40%紋枯利800倍進行噴灑防治。
5、菜豆細菌性疫病
在高溫高濕下易發病,其癥狀是早期葉片出現水浸斑,以后逐漸發展成大的棕色壞死斑,豆莢上病斑發展較快能侵占大部分豆莢,莢面呈磚紅色種子染病,種皮皺縮或產生黑色凹陷斑,濕度大時,莖葉或種臍部常有粘液狀菌膿溢出,有別于炭疽病。防治方法,
可選用粉菌40ml/畝或三氯異氰尿酸30-50g/畝葉面噴灑,同時對菌核、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6、蚜蟲
危害植株葉片黃而卷曲,嚴重時整株死亡,干旱時發病較重。必須及時防治,24.5%的阿維菌素進行防治。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蕓豆田間管理一文的主要內容,蕓豆為喜溫植物,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開花結莢適溫為20-25℃,10℃以下低溫或30℃以上高溫會影響生長和正常授粉結莢,屬短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栽培季節主要受溫度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