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用菌的栽培已進入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家中。因用工少、投資不多,不僅能增加家庭經濟收入,還培養了栽培情趣。許多搞培養食用菌的朋友說:“家中有個小菇園,不出家門嘗新鮮。”但是,由于家庭小面積栽培,沒有專用的栽培房和專人管理,常因管理不善而失敗。為此記者采訪了長春市食用菌協會食用菌專家張淑芹女士,她提醒家庭栽培食用菌的農民朋友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栽培地點的選擇 有些人只圖居室整潔,不考慮食用菌栽培的環境條件,常把廚房或陰暗角落選為栽培場地。而食用菌在出菇前后,需要充足的氧氣和散色的光照,通風透光不好,會造成不出菇或畸形菇。同時,廚房中的煤氣、油煙對食用菌也將產生毒副作用。
二、注意消毒徹底 家庭無專門的栽培房,采用福爾馬林等藥劑進行熏蒸有一定的困難,有些人便不消毒,造成培養料嚴重污染。家庭栽培可采用石灰消毒,即用生石灰粉撒遍栽培地面,隔*再將生石粉掃出的消毒方法。也可用塑料布架棚,創造栽培小區。堅持常規消毒??墒盏捷^好的消毒效果。
三、注意殺蟲劑的使用 家庭栽培食用菌易發生蠅蛆為害。因為子實體對有機磷農藥特別敏感,且有毒害作用,如利用家中殺滅蚊蠅害蟲的敵敵畏、樂果等有機磷農藥防治,不僅造成毒害,而且施用后往往造成不出菇現象。正確的方法是,出菇前十天選用敵敵畏,并嚴格掌握使用濃度,而出菇后改用除蟲菊酯類農藥。
四、注意補施氮肥的品種 有些人認為補施氮肥能提高產量,就不加選擇的用碳酸氫銨、硫酸銨、氯化銨等氮肥來補充氮素營養,結果造成減產。這是因為氨態氮肥對食用菌生長有抑制作用,故補施氮肥一定要選擇尿素等有機氮肥。
五、注意噴水 一些種菇者見資料介紹,子實體生長階段比菌絲體生長階段水分需要量大,故在菇蕾出現后,便盲目地加大噴水量,造成菇蕾大量死亡。其實幼蕾水分不易散失,若在幼蕾期噴水,勢必引起菇蕾悶死。正確做法是:出菇時在菇床四周噴水以增大空氣的濕度,待菇蓋(平菇)直徑超過兩厘米后,再朝菇床上噴水,但仍要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
六、注意及時蓋膜管理 家庭栽培以平菇為例,料面覆蓋薄膜對保溫和防止雜菌污染有很好的作用。低溫播種,培養料蓋膜后只要料溫穩定,可不敞膜。但有的人不管料溫的高低,播種蓋膜后一直等到出菇后才敞膜通風結果造成燒堆現象,形成斑禿癥,使產量下降。正確的方法是在蓋膜2—5天內認真觀察溫度變化,若溫度超過35℃應立即敞開通風,直到料溫穩定后才蓋膜。當觀察到培養料長滿菌絲,有黃水流出時,應每天選擇低溫時通風兩小時左右,刺激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