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是農民朋友一個主要的致富來源,養豬的歷史幾千年都不止,為什么還要提起這個話題呢?原因是我們國家和人口相對少的國家相比,養豬的規模、手段、環境、方法都千差萬別,除了規模化養豬以及個別大戶以外,實際上還有中小散戶更為龐大,因為養殖的規模小,反而對一些細致的方法并不了解。我們就養豬的喂法詳細解讀一下其中的奧妙。
很多有過農村經歷的朋友對傳統養豬并不陌生,過去幾十年,在農村并沒有實行人蓄分離,在農村,往往是一家人做過飯后,緊接著開始喂食養的幾口豬。通常把玉米、麩皮包括馬鈴薯等等混在一口鍋里,熱騰騰弄碎、煮熟。這個我們稱之為熟喂,現在用科學的角度分析,恰恰是有些飼料不可以熟喂,例如玉米、小麥、稻谷以及其它們的副產品,像谷糠、稻糠、麩皮等。包括后來出現的特別是濃縮飼料配合成的混合飼料,都不能煮熟或用開水拌料,否則將會嚴重破壞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有數據表明,熟喂后利用率會下降15~20。青綠飼料不用說,更要生喂,因煮熟的時候大部分蛋白質、維生素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回頭想,過去養豬也曾經經歷了很多誤區,也難怪為什么過去的一口豬要養到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長大。
那么,是不是都要生喂呢?不是的,像黃豆、豆餅、花生餅等作為飼料,就不要一味地執行生喂標準了,如果是散戶養殖或者自己配置飼料,對于黃豆、豆餅、花生餅這類飼料要么煮熟后喂食,要么把它進行高溫后處理再行飼喂。為什么呢?原因是這類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生食會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造成豬消化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