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黑霉病癥狀】
蔥黑霉病主要為害葉和花莖。葉片染病出現褪綠長圓斑,初黃白色,迅速向上下擴展,變為黑褐色,邊緣具黃色暈圈,病情擴展,斑與斑連片后仍保持橢圓形,病斑上略現輪紋,層次分明。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絨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的葉片變黃枯死或莖部折斷,采種株易發病。
【病原與發生規律】
Stemphylium botryosum稱甸柄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子囊座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靠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借雨水、氣流傳播。在溫暖地區,病菌有性階段不常見,靠分生孢子輾轉為害。該菌系弱寄生菌,長勢弱的植株及凍害或管理不善易發病。生長中后期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生在5-6月和9-10月。常年連作,種植株密度過大,田間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長或旺長,陰雨天多,且雨水較大發病重。
【防治方法】
與非百合科蔬菜輪作2年以上;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鉀肥,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
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20%苯霜靈乳油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懸浮劑800-10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發病普遍時,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6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1000-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對水噴霧,視病情間隔5-7天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