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與危害】:豆莢螟以幼蟲為害豆葉、花及豆莢,常卷葉為害或蛀入莢內取食幼嫩的種粒,莢內及蛀孔外堆積糞粒,受害豆莢味苦,不堪食用。本地1年發生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幼蟲共5齡,初孵幼蟲蛀入嫩莢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莢脫落,3齡以后蛀入莢內食害豆粒。本地一般蛀莢率達14%~26%,嚴重的達60%以上。
【防治方法】:
①做好蟲情預測,掌握防治適期。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豇豆田或其他豆類作物田塊1-2塊,自作物始花期隨機取樣調查花朵100朵左右,調查花蕾被害數與百花蟲數。在花蕾被害率達到10%或百花有蟲15頭時即需要噴藥防治。*防治適期一般是在豆野螟成蟲產卵高峰后5-6天或1齡幼蟲發生高峰后2-3天。
②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田間的落花落莢,并摘除被害花莢,將所收集到的花、莢等物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蟲源,防止幼蟲轉移為害。冬前*能夠耕翻凍垡,以減少田間蟲源。
③燈光誘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田間架設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
④覆蓋防蟲網。覆蓋防蟲網,可有效切斷蟲源的傳播,對豆野螟有一定的防效。
⑤藥劑防治。豆科蔬菜花期*易遭受豆野螟為害,因此是防治的關鍵時期,“早治”就是在作物開花初期或現蕾期就要注意防治。噴藥適宜時間在早上花朵開放時。“巧治”則是采取“治花不治莢”的方針。應在豆野螟沒有鉆蛀豆莢之前噴藥防治低齡幼蟲,否則防效較差。如豆莢期施藥,在傍晚豆野螟活動時防治效果*。藥液應重點噴灑在花蕾花朵和嫩莢等部位,落地的花莢等也要噴到。要連續防治2-3次,防治間隔期視蟲情而定,一般為3-7天。可選用的藥劑有: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5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20%殺滅菊酯乳油1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1000倍液,10%除盡乳油2000倍液和15%安打懸浮劑3000倍液。不同農藥要交替輪換使用,并注意嚴格掌握農藥安全間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