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氣候非常惡劣,旱災與洪災交替上演,每年都有數以億計的財產和寶貴的生命被洪水剝奪,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已是有目共睹的,為治理洪水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治理洪水是一項綜合實力的戰斗,包括下游海邊防洪,中游平原、城市泄洪,上游山林排洪等。洪水如猛獸,面對洪水難免束手無策。個人認為,其原因還是出在治理洪水的方法上。道理很簡單,洪水爆發時人的慣性思維就是急著把洪水向河流中疏導,在降雨總量相同的情況下,排水時間越短,單位流量就會越大,所以洪水爆發時流量會增加幾十倍甚至一百倍以上,再高再堅固的堤壩也會被洪水肆虐,損失巨大是在所避免的。從地圖脈絡看,我國的河流幾乎都發源于山區,傳統的山區有很多梯田,依靠山里的泉水灌溉,每條山溝都開設一條小溪專門用來排放洪水。雨水就是通過小溪排入小河,再由小河匯聚成江河。暴雨來臨時,洪水迅速沖入江河之中,導致水位猛漲。
治理洪水必須要群策群力、全民參與,就上游山林排洪而言,我認為必須要突破常規,要嘗試截住洪水,延長洪水的排放時間,從而減小單位時間的洪水流量進而遏制其水位上漲。把截住的洪水用于低抗旱災,實現變害為利,這是時代的要求,是綠水青山的心聲。
洪水如猛獸,在常人看來要把它留住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我認為要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化整為零,在每一個山區的水源處興建水壩堵截洪水,通過調節山區溪水流量來延長洪水排放時間。這個原理非常簡單,實施起來也非常容易,只是需要有人來操作。
為什么要在水源處截住洪水呢?
理由如下:
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中也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在目前情況下,鄉村振興受到多種客觀因素制約,僅僅依靠招商引資來建設會顯得勢單力薄。國家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就是為了更好更有效地實現鄉村振興。我個人認為:綠水青山就是美麗鄉村,金山銀山就是富裕鄉村;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就是鄉村經濟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畫龍點睛之筆。
而我,就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那個人。
傳統的山區里也有很多池塘,都是村民用來養魚的,為了避免洪水把魚帶走,都不會讓雨水流進池塘而是直接從小溪里排走,這種池塘對治理洪水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這種池塘不考慮儲蓄洪水,堤壩的規模都做得很小,對環境美化也不利。傳統的池塘做法非常簡單,只有一個放水口,一個排水口,一個排洪口;其水位是固定的,無法截住洪水;洪水來臨時很快就會躍過排洪口,在旱季時下游斷流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簡單地畫了一個池塘傳統排水口示意圖:
身為“三農”的我下面就給大家說一說怎么實現鄉村水利建設。
水壩的蓄水能力可以根據*降水量來設計;水壩的調節生態和土壤水份功能,可以通過設計水壩的*水位,保證常年有水向土壤中滲透來實現;當然,興建水壩后不能傷害下游用水,所以還要按*干旱季節的*小流量設定出水口,防止干旱時下游斷流。做水壩*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截住洪水,要保證新建的水壩同時具備以上功能,*重要*艱難的方法就是要設計動態水位,事實上,我有一個很簡單很便宜的方法實現動態水位功能:在設定*水位后,取一根豎管按一定的間距來設置多個排水口,在每一個排水口上安裝一個水閥,把每個出水口的流量按*干旱季節*小流量設定。隨著水位的提升,參與排水的排水口就會增加;既可以緩解水位上升速度,又能截住大部分的洪水,雨季過后,這些被截住的洪水在旱災來臨時就會起到調節用水的作用。
我也簡單地畫了兩個池塘動態排水口示意圖:
*張圖,排水口在池塘中間,放水不方便,但是更省材料;更有利于防盜,因為小偷必須要游泳過去才能放水偷魚,難度加大了很多。第二張圖,排水口在池塘邊上,更耗材,放水很方便,但是對防盜不利。
想要截住洪水并加于利用就要把水壩做在山溝的頂端,接住所有水源,讓山上流下來的水經過水壩后再流往下面灌溉農田。在雨季來臨時,截住山上的大量洪水保護農田不被洪水破壞,雨季過后被截住的雨水用來抗旱,平衡用水保護環境。我們知道,森林綠化的作用主要就是水土保持和豐富生態環境。水壩的作用就是具備森林作用的同時還具有非常強大的蓄水能力。
鄉村建設*的問題就是成本和環保,如果用科技手段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設這些水壩,一方面成本太高及實施技術困難,另一方面,會嚴重破壞環境,這是綠水青山不能接受的。我認為*的方法是就地取材,用挖出來的泥土做堤壩,為了加強堤壩的牢固性,可以把堤壩做得更符合流水力學原理,再種上樹和能保護堤壩的水生植物,如荷花、水筍等。變成*性的美麗風景。這樣做的水利設施成本非常低,非常經濟;對生態環境保護效果非常好,特別生態。
如果僅僅是做水壩,只能實現綠水青山;要追求金山銀山的話,還需要發展鄉村經濟,應該因地置宜地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利用綠水青山建設農家樂、渡假村等來帶動旅游業。這樣才是真正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當然,這是一項持續性的偉大事業,不能強制要求地方政府立即執行,只要支持和鼓勵地方政府或者有心人從事這項事業即可,在五年或者十年后一定可以看到顯著成效。為了減少洪水每年對國家造成的財產和生命損失,為了鄉村振興;于情于理都特別希望國家能夠重視并支持這樣的水利建設。如果能在全國的河流源頭都興建這種水利設施,控制河流上游的洪災是*不成問題的。
鄧小平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我在2017年設計了一個水壩做實驗,到目前為止,我的水壩對下游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效果。真心歡迎各界人士交流指導。
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6月,我們當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干旱,我的水壩能夠保證下游的用水沒有出現斷流缺水。2018年6月4日到6月10日之間連續一周下雨,期間帶有大雨和暴雨,所有河流都發大水,而我的水壩成功地截住了持續一周的洪水,依然安然無恙,排水口還沒有全部啟用;水位還沒有達到排洪口,其效果可見一斑。附上2018年6月9日照片:
在雨季過后的一周,所有河流都開始縮水,變得干涸了。而我的水壩因為儲蓄了很多洪水,依然有穩定的水量排向下游,水壩的水也干凈了,不怕它天不下雨。附上端午節期間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