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縣聚焦農牧民教育培訓力量單薄、方式單一、效果不佳等問題,創新創辦農牧民夜校,通過配強師資、創新教學、轉變思想,讓農牧民夜校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從“一人堂”到“百家講”轉變,解決師資力量單薄問題。用好用活農牧民夜校平臺,組建“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講師團隊,開展學四史、學政策、學技能教學活動,引導農牧民知黨史、感黨恩,助力提升綜合能力。政治理論接地氣。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方針政策和基層黨建、精神文明、民族團結等內容,聘請8名高原師資庫講師,聯合12名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員干部,通過理論老師到農牧民夜校講黨課,為基層黨員造形鑄魂,為農牧民提神醒腦。同時,發揮“藏漢雙語”干部的溝通交流優勢和“馬背宣講隊”的靈活性,延伸農牧民夜校觸角,深入偏遠牧區,走村入戶為農牧民講解黨的政策理論、法律法規等知識,立體式提升農牧民的理論修養。專業知識固基礎。圍繞特色種養殖、工程機械駕駛技術等農牧民最急最盼的專業技能,從農牧、林業、畜牧、扶貧、科技以及各鄉鎮站所抽調專業骨干等技術人員21人,多層次、多角度開展精準化培訓。實踐技能重效益。注重實踐鍛煉和典型引路,邀請當地種養殖業技術能人等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從特色農產品開發、產業化經營、農畜產品銷售、生態畜牧專業合作社經營等多方面為農牧民傳經送寶,截至目前,全縣集中舉辦“農牧民夜校”130班次,50余名村級致富帶頭人參與農牧民夜校授課活動,共有2600余名農牧民黨員群眾接受教育。
從“集中學”到“隨處學”轉變,解決教學方式單一問題。發揮“農牧民夜校”就近、方便、靈活的優勢,結合實際配置教學課程,設計多元化教育方式,讓農牧民就近就地學習新理論新思想新政策和掌握了解最急最需的種養產業技術。靈活培訓“不輟學”。針對集中培訓不便的農牧民,把農牧民夜校課堂開設到田間地頭、草原帳篷,利用農閑時間錯時錯峰進行集中培訓,從根本上解決了農牧民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因人施教“不休學”。針對年老體弱、出門行動不便的農牧民,采取“送教上門、送學到家”的方式,通過“家常話”、群眾語言,面對面的講解醫療養老等民生政策及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內容,推送黨的政策扎根基層,深植民心。創新舉措“不漏學”。針對外出務工的農牧民,創新學習培訓方式,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采取“線下+線上”的方式,雙管齊下實現培訓全覆蓋。線下寄送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及創業發展相關視頻材料,線上采用“三微三網一平臺”“手機村務通”的方式推送牛羊養殖、特色種植、農畜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方便農牧民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學,提高農牧民發展經濟、增收致富能力,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截止目前,全縣7個鄉鎮通過各種形式靈活開展培訓190場次,受教育農牧民黨員群眾4000余人。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解決學習效果不佳問題。把農牧民夜校作為激發農牧民內生動力的主渠道,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以“思想引領+典型啟發”的方式,著力破解農牧民“被動學”的問題。抓思想促轉變。把解決“懶學”“后學”“不愿學”的問題作為引導農牧民轉變學習觀念的先手棋,從思想根源入手,以聯點村領導領學,村兩委班子成員先學,知識青年帶學的方式,通過“多對一”“一對一”“夜談動員”的辦法,使農牧民認識到學習培訓的重要性,從而激發農牧民參加學習培訓的主動性。學典型添動力。創新農牧民夜校培訓方式,把近年來省內外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結合起來,以視頻學習教育的方式,組織農牧民觀看省內外的先進典型,如湖北省廣水市的致富能人熊永俊、青海省湟中縣的道德模范馬寶祥、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的技術標兵鄧麗珍等,開拓思維。邀請身邊的勞動模范馬守棟、脫貧光榮戶“草帽哥”馬成祥等致富典型現身說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感染更多群眾樹立勤勞致富的觀念,激發內生動力,改變傳統思維,切實打通農牧民學習培訓的最后一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