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對于務農的人來說,5月注定是個忙碌的時節,大片的稻田、果樹需要進行噴灑管理等作業,可隨著務農人員的老齡化、用工成本逐年遞增等各方面原因使得“無人種田”問題日益嚴峻。 近日,在柳州市柳江區舉行的甘蔗“雙高”基地現場會上,幾個無人機飛手通過指尖的操控,就完成了幾十畝的噴藥作業,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空中作業效率高
“它能裝多少農藥?”“飛*能噴多少畝?”……4月26日,在柳江區穿山鎮新興農場舉行的甘蔗“雙高”基地植保無人機作業演示現場會上,附近的村民將現場擺放的4臺“鋼鐵農夫”——植保無人機團團圍住,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你一言我一語地了解植保飛機的結構、載藥量、噴灑效果,對這新型的植保方式充滿濃厚的興趣。
“遠程遙控、自動定位、智能識別、訪地飛行,在手機上設置作業地塊,不僅解放了雙手,效率還比人工高50倍。”來自南寧賓陽的廣西九龍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帶來了自主研制的“龍騰”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裝滿藥劑的“鋼鐵農夫”騰空而起,靈活地在田壟上來回穿梭,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將藥霧均勻地灑在甘蔗苗木表面,不一會就完成了16畝的噴灑作業。高質量、高效率的優點讓在場農戶倍感驚艷,紛紛發出“科技改變農業”的感慨。
面對植保無人機強大的“空戰”能力,不少種植大戶躍躍欲試,詳細咨詢使用方法、價格。
促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發展
“農忙時節,莊稼人就是與時間賽跑,現在都倡導土地‘小塊變大塊’、零散變集中,科技+農業的發展模式能夠優化產業結構,彌補發展短板,帶動現代農業走向全程機械化、科技化。”廣西九龍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曾淇威告訴記者,一臺植保無人機載藥量約16升,一個駕次能作業15畝~20畝,*就能完成300畝~500畝的作業面積,相比人工作業可有效節約成本60%、節約人力30%、效率提高近50倍。曾淇威說。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航空建設”。隨著人力成本攀升、農作物病蟲害多發、作業精細化要求提高、施藥安全意識加強,農業生產者開始關注農用無人機。“2017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9.54%,農機擁有總量46.5萬臺,截至目前,我市農機合作社、農業公司共有中單旋翼植保無人機6臺、多旋翼植保無人機13臺,使用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市農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土地規模流轉的發展和一戶一塊田的持續推進,無人機飛防作業已經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植保無人機的優勢,將在鄉村振興中占領“制空權”,有利于我市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