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通州十總鎮渡海亭村,一路秋天盛景,金燦燦的稻谷彎了腰,黃澄澄的橘子昂起頭。葛金蓮家請的收割機正在田里歡快地前進。“今年水稻長得不錯,一畝地大概能收一千三四百斤呢。”葛金蓮高興地說。
金秋十月,通州區秋季作物進入收獲期,近幾天水稻開割,拉開了秋收序幕。據了解,通州區今年共種植水稻38萬畝,其中505、9108品種占到70%。
葛金蓮今年79歲,老伴兒已經82歲,她說這么大年紀還能種地是因為機器收割,她家七分地稻田收割機10分鐘就收完了,秸稈全部粉碎還田,稻谷由小車運到場地上,非常方便。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加快了秋收進度,十總鎮是我區水稻主產區之一,全鎮水稻面積約6萬畝,全鎮150多臺收割機,加上外來收割機40多臺投入秋收,飽和作業每天超過6000畝。十總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曹德新說:“我們已經收割三四天了,目前已收割1萬畝左右,預計11個月初收完,全部實現機械化,大約70%的秸稈粉碎還田,剩下的大部分搓繩,少量家庭自用。”
據統計,通州區自有收割機1300多臺,加上外來的300多臺,目前全面投入秋收,水稻機收比例超過99%,截至當天,全區已完成水稻收割量的20%,預計11月上旬全面完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