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北大倉 吉米香 科技顯力量
北大倉 吉米香 科技顯力量
農業網   時間:2019/2/20 10:09:00  來源:中國科學報  閱讀數:381

  廣袤的東北大地,黑土地披上了“冬裝”,醞釀著新一年的豐收。

  2018年,僅黑龍江省糧食產量就達到1501.4億斤,超過全國糧食總產的1/10。正在實施的“優質糧食工程”,為其優質優價的糧食生產、分類收儲和交易機制添上濃重的一筆。由產區到社區、由地頭到餐桌,科技力量讓糧食產業再升級。

  產后服務升級

  喜看麥菽千層浪,但農民在收糧、儲糧、賣糧、清理烘干等過程中仍遇到諸多難題。如何解決?按照國家“優質糧食工程”部署,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和農戶科學儲糧裝具兩項內容。

  2017年,按照財政部、國家糧食局關于在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通知要求,吉林、黑龍江通過競爭性評審,被列入國家首批重點支持省份。

  那么,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是產后烘干清理設備。改造提升老式糧食烘干機及水分、溫度在線檢測、自動控制等功能;按照國家和吉林省關于防治大氣污染行動計劃要求,對燃煤烘干鍋爐進行改燃,確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配置糧食清理、色選、玉米脫粒機等機械設備。

  其次是必要的糧食物流倉儲設施。配置接收、發放、輸送、裝卸、通風設備及必要的運輸車輛等,建設與烘干機配套必要的罩棚、地坪等配套設施,維修改造必要的糧食倉儲設施。

  再次是糧食檢測及交易聯網設備。配齊糧食質量快檢設備及常規檢測設備,以及與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連接的網上交易終端等設備。

  為保障順利“升級”,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省財政廳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項目主體。松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示范企業,其作為項目載體,投資1100萬元改建低溫儲藏庫2棟、低溫倉容3萬噸。

  在黑龍江省,不僅對糧食倉儲設施、加工生產設備等配套設施進行改造升級,還建立省級技術咨詢團隊,向有需求的項目縣選派技術人員。

  克東縣甜玉米項目總投資1160萬元,用于克東縣天偉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玉米罐頭生產線兩條,建設廠房車間、排污處理設備、蓄水池、電力增容等配套設施。該項目現已完工投產,單生產周期生產甜玉米40萬箱,每箱實現利潤7元,已全部售出共獲利280萬元;預計在2018—2020年每年帶動259戶貧困戶增收,年增收效益不低于投入資金的6%。

  “糧頭食尾”產業延伸

  2016—2017年新糧收購期,吉林省按國家*保護價收購入庫的水稻只有2.7億斤,占總量的2.3%,絕大部分水稻以高于保護價的價格流向市場。

  而2018年新糧上市,雖然國家下調了水稻*收購價格(1.30元/斤),但吉林普通水稻收購價始終穩定在1.45元/斤,優質品種水稻收購價則在1.60元/斤以上,每年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

  “吉林大米現象”被譽為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他們深知“好米是種出來的,好品牌是創出來的”。其組成吉林大米產業聯盟,依托聯盟核心企業,向上延伸推進基地建設,向下延伸完善直營體系,以品牌為紐帶,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要素緊密地連接起來,有效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

  向上過程中,吉林省糧食產業把觸角延伸到了育種環節。如通過科企對接,聯盟核心企業松糧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了“中國北方粳稻種子硅谷”基地,在優質粳稻品種的儲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解決了傳統優質品種市場銷價動力不足的問題。

  如今,與2013年相比,吉林省水稻播種面積增加了近10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產量由9億斤增加到20億斤,翻了一番還多;全省水稻加工業產值由240億元上升到300億元,增長了25%。

  黑龍江省糧食產業則延鏈條增效益,引導和支持企業應用新技術、開發新品類,推動玉米產業鏈由淀粉、酒精等初級產品逐步向結晶糖、氨基酸、輔酶Q10等精深加工產品延伸、向生物醫藥等領域擴展。

  如樺南縣組織大米加工企業與江南大學合作研發了功能性代餐粉和米糠產品系列,已開發米露飲料、降糖五谷營養“米伴侶”產品。樺川縣樺譽糧油有限責任公司著力開展阿魏酸項目建設,從稻谷米糠油加工廢棄物中提取阿魏酸,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從量大鏈短的“大路貨”到優質高效的“產業經”,糧食人正在不斷探索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