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1—9月漁業產值7104.3億元,同比增長8.04%。效益增長的同時,漁業實際上在做“減法”,據20個漁業主產省份統計,捕撈水產品產量同比下降4.72%,同比回落6.72個百分點。這“一增一減”正是漁業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
2017年,全國漁業系統堅持“減量增收、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總目標,瞄準提高漁業質量效益發力。漁業養殖結構調整加快,各地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推進養殖結構調整,大力推廣名優水產品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推廣力度加大。漁業綠色養殖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深水網箱、池塘工程化、工廠化循環水、集裝箱養殖等養殖方式發展迅速,漁業科技貢獻率保持在58%以上。
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漁業發展中得到全面彰顯和落實。漁業資源養護成效明顯,漁船船數和總功率“雙控”制度、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新的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和代號為“亮劍2017”的五大專項執法行動,將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和修復引向深入。
休閑漁業正在興起,海洋牧場蓬勃發展,漁業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產業更綠、效益向紅。
漁業資源養護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國共減船4054艘、壓減功率33萬千瓦,完成了下達的分年度減船任務。2015年至2019年,我國計劃減船2萬艘、壓減功率150萬千瓦。
通過實施以“亮劍2017”為代號的五大專項執法行動,今年沿海共排查涉漁“三無”船46000多艘,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7000余艘、“絕戶網”40余萬張(頂)。
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第三屆“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全國30個?。▍^、市)共舉辦大型增殖放流活動400余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超過50億尾。
稻漁綜合種養
2017年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增加超過500多萬畝,總面積達2800多萬畝,帶動農民增收超過500億元。
綠色發展是稻漁綜合種養的內在屬性。稻漁綜合種養可有效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減少面源污染,促進生態改善,是實現水稻生產“一控兩減”的重要方式。根據測試情況,*少的示范點減少化肥用量21%,*的示范點減少80%;農藥用量*減少30%,*減少50.7%。
稻田綜合種養極大地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由于稻米和水產品品質優良,稻米價格普遍較普通稻米高出50%以上,*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至少高一倍以上,有的高5—6倍。綜合來看,稻漁綜合種養畝均增效1000元以上,*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畝均至少增收2000元,平均在4500元以上,多的有1萬多元。28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面積一年為農民增收超過500億元。
伏季休漁
2017年初,農業部調整了海洋伏季休漁制度,不僅休漁時間延長、范圍擴大,執法力度也空前嚴格,被稱為“史上*嚴休漁季”。
休漁的資源修復效果明顯,一是開漁前漁業資源數量明顯增加,二是漁業生物群落和主要經濟魚類有所改善,三是幼魚補充能力明顯提高,四是休漁期間漁場休漁環境得到了休養生息。
伏季休漁促使漁業收益增加效果明顯,漁業成本支出減少明顯。廣大漁民對新的伏休制度的支持率達到84%。
休閑漁業
2017年,休閑漁業與養殖生產、加工流通、資源環保融合發展,1—3季度實現產值343.74億元(不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青海?。?,接待人數1.31億人次,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發展勢頭,逐步成長為延長漁業產業鏈條、漁民增收致富、漁業提質增效的新途徑,成為全國漁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展望 2018
未來我國將聚焦轉型升級水產養殖業、調減控制捕撈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養護水生生物資源、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提高漁業安全發展水平等六大重點任務;
提升水產品供給、創新驅動、風險保障、依法治漁、信息服務、共享富漁等六大能力建設;
推進現代漁業種業、水產養殖轉型升級、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能力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漁政漁港基礎設施、漁業裝備現代化與安全保障、遠洋漁業綜合保障、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智慧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十項重點建設工程的實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