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劃時代地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統領我國農村發展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著重從三個方面抓起。
*是“產業”,產業興則百姓富。
未來農村的發展,絕不是簡單的轉移承接城市的過剩產業和淘汰產業,而是要站在未來的高度,科學規劃適合經濟發展現狀和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產業發展的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雨后春筍般興起了很多生態旅游與特色產業相結合的特色小鎮,走生態美、體驗式經濟的新路子,不僅成功地幫助很多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而且也為農村地區探究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深度融合開了好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振興一要確保生態美,二要圍繞青山綠水做文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挖掘體驗式經濟、特色農業、電商經濟等發展潛力,將農村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第二是“人才”,人才聚則事業興。
鄉村振興必須要依靠有效的手段,鼓勵各類人才資源向農村流動。這種流動不是逆城鎮化,而是通過有效引導將創業干事的人才、智力和資源在農村重新聚集,幫助他們發展壯大。
鄉村振興至少需要三類人,一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干部隊伍。要選派大量學歷高、專業背景強、思想進步的管理型干部充沛到縣級及以下行政部門,選派*大學生黨員到農村擔任*書記。干部素質的更新將帶來縣、鎮、村發展思路和面貌的嶄新變化,也可以對現有干部隊伍素質提升起到鯰魚效應。二是心懷理想的創業人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大批有志之士的到來能同時帶動資金、技術、商業資源等配套要素向農村聚集。三是激活現有農村各類能人的致富潛能。農村的各類手工藝人、小作坊主、小商戶,對家鄉足夠了解也有感情,囿于商業運作、專業知識匱乏,發展步伐緩慢。如果配套合適的扶持政策,鼓勵他們把事業做大做強,則能產生非常好的致富帶動效應,甚至可以成為“生態好、農村富”的主力軍。
第三是“教育”,教育興則風氣正。
教育興則風氣正。如今,一些農村貧困地區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婚喪嫁娶成本高昂,透支了農村家庭多年的財富積累。農村也是高利貸、傳銷高發區,給農村脫貧工作帶來很多實際困擾。通過鄉村教育的振興,可以有效改變鄉村居民的思想認識和辨別能力,促進農民素質整體提升和鄉風純化。
鄉村教育的振興,需要促成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正向流動。要鼓勵*大中專師范類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鼓勵青年骨干教師到農村開展輪崗授課,鼓勵博士、教授等高層次教育人才在農村開展科研試點、扶貧站點,通過多種渠道促成智囊智力資源流向農村,留在農村。農村基礎教育的升級、職業教育的興起、以專業合作社為單元的專項農技教育的發展等,也需要政府投入資金,大力扶持。
(作者:李東 河南新蔡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