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研究發現了一個控制水稻籽粒錳積累的主效數量性狀位點(QTL),并且創制了高錳低鎘水稻的優良育種材料。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錳作為一種重要的礦質元素,在日常飲食中往往不足。通過生物強化作用雖然可以增加水稻籽粒的錳含量,但有害重金屬鎘含量也同時上升。研究人員利用低錳秈稻品種93-11和高錳品種培矮64s為親本的重組自交系結合高密度遺傳圖譜,在水稻第7號染色體短臂上檢測到一控制籽粒錳含量的主效QTL——qGMN7.1。93-11背景qGMN7.1的染色體片段代換系其籽粒錳濃度顯著上升,鎘濃度顯著下降,根系的錳吸收能力增強所致。qGMN7.1*終確證是一個調控錳鎘吸收的基因OsNRAMP5,基因啟動子的序列變異引起了轉錄水平的表達差異,導致籽粒錳濃度的變化。該研究表明,OsNRAMP5在調控水稻籽粒錳含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悉,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中國水稻所博士研究生劉朝雷為文章*作者,研究員錢前和高振宇為共同通訊作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