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的招數都用了,但銷量就是上不去。新品種推介會、經銷商大會和現場觀摩會等該開的都開了,該送的禮品也送了,提成政策不可謂不優惠,但就是留不住經銷商的心,他們還是狠心地撇下了我。
通過調查發現幾個特點:
1公司缺乏戰術型戰略家。
多年來所用促銷辦法幾乎一樣,招數不變,自然漏洞百出,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也容易讓同行趕超。問題出在套路陳舊且重復使用,全員缺乏創新思維不動腦子,根子在上層,只吃老本不立新功。
2公司缺乏戰略型戰術家。
都在玩弄促銷技巧,而不在地里下功夫。不銹鋼鍋碗瓢盆家家都堆滿了,工作服和太陽帽墻上也掛滿了,每年種子賣出后就很少見大田技術指導。“劇場效應”導致了促銷現場火熱,后續工作無著。須知所有的促銷手段都是“前戲”,高潮在地里。不論把種子侃的多高尚,到了經銷商手里就變成單純的銷售,所有種子承載的文化根本到不了農戶這一級,級別不夠,品牌優勢自然大打折扣。問題出在戰略設計本末倒置,全員不接地氣。
3公司缺乏戰略型戰略家。
農民買到的種子永遠都是經銷商獲利*的種子,而不是*的種子。作為公司謀略,改變局面很難,但不是不可改變。謀定而后動,辦法多的是。問題出在高層不動腦子,不學習我黨幾十年總結的群眾工作經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脫離群眾,自然效果不好。
4公司缺乏戰術型戰術家。
上層裝神弄鬼,下層無職無權,自然出現相互“欺騙”的局面。領導千方百計設計各種考核辦法制約下級,下級挖空心思填寫各類表格應付上級,騙來騙去騙的是老板,越大的公司弄虛作假的事情越多,裝神弄鬼的人也越多。問題出在老板身上,用人不當,識人不準,不下基層,不做調查研究。
*根本的問題是公司人才結構。戰略型戰略家必須有,但不能多,多了只能是坐而論道。戰術型戰略家很重要,他的作用是把戰略謀略具體化。戰略型戰術家是中層干部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戰略頭腦的戰斗員。戰術型戰術家就是班組長,他們是具體實施者,基礎火力配置和單兵呼應必須通過他們實施,末梢神經不可壞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