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省委、無錫市委也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才能讓鄉村面貌來個徹底的轉換?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為宜興“三農”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面對未來,宜興市將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注入農村發展的新動能,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宜興市多措并舉推進薄弱村轉化工作,尤其是去年創新設立“市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專項基金”,專門用于支持薄弱村“造血”項目,探索通過競爭性立項方式,加強薄弱村“造血”功能。徐舍鎮聯星村申報的蓮藕沖洗包裝等8個經濟薄弱村“造血”項目通過評審,成為首批獲得專項基金扶持的“造血”項目。經濟薄弱村脫貧工作也由過去簡單的“給錢保運轉”,轉為“重點支持‘造血’項目、培育穩定財源”,突出了鎮村的主體責任,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今年,宜興市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把薄弱村脫困轉化作為首要任務。對此,市委農辦副主任陸海華認為,在堅持“市主導、鎮主責、村主體”原則,進一步增強廣大村干部的責任意識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強化“*”意識,立足自身資源區位條件、農業產業發展基礎,積極吸引適合發展需求的項目落戶。此外,致富先扶智,各地要積極優化育才環境,有的放矢培養示范帶頭人。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針對這一群體面臨的資金和用地等難題,要給予相應政策扶持,讓這批“鄉土人才”更快地茁壯成長,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引領百姓致富的“領頭雁”。
近年來,宜興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目標,按照“區域見優勢、園區見亮點、村級見特色”的基本思路,大力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和特色基地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優化農業生產經營理念,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農業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昔日的農業大市已發展成為農業強市。然而,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宜興市在推進農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仍存在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業投資機制缺乏活力、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高等諸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市農林局副局長解平認為,要為農村發展注入更多的新動能,首先要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一步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同時,要通過積極引導廣大涉農單位創新種養、銷售模式來加快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讓以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農業”成為宜興市加強現代農業建設的捷徑。
上月初,在四川省武勝縣召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大會上,湖氵父鎮張陽村又添一項*榮譽,被評為“2017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說起村里環境的改變,村黨總支書記李上彬一臉自豪。近年來,張陽村立足生態保護,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綜合整治,將“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變成了現實。張陽村的實踐證明,打造生態宜居、特色彰顯的農村環境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李上彬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居民對生產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實現生態宜居,首先要加強農村生態保護,積極開展村莊環境改善提升工作,加快把各地各村綠色發展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此外,在注重編制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引導廣大農民自覺投身生態文明、鄉風文明建設,科學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讓新時代的鄉村綠起來、美起來,努力建設農民的幸福家園。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