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無錫宜興市越我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承擔起了“宜興市糧食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的任務,其法人代表、和橋鎮北新村規模種植戶吳中亞,在朋友聚會時講起了“飛機治蟲”的好處,引起了大伙的極大興趣。宜興媒體近日也兩次刊發了無人機噴灑農藥、干農活的報道。想到現在的農業機械這么給力,筆者的思緒也不禁被勾起。
回憶起當年高中畢業回鄉鍛煉時,收割稻麥靠鐮刀,用肩挑上場再脫粒,秧苗靠彎腰一棵棵蒔,翻土靠鋤頭鐵鈀,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稻麥收下來要靠太陽來曬,遇上連續陰雨天糧食就會因霉變而受損失。農業是個露天工廠,治蟲要背個噴霧器,在田里一小塊一小塊地噴藥,有時會有小塊地沒噴到,有的重復噴灑了,還會因配比不當造成藥害,真是粒粒皆辛苦。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從手扶拖拉機到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開溝機不斷配套完善,收種實現了一條龍。前些年又配套了烘干機械,連續陰雨天也不怕了。現在又能享受智慧農業的*新成果,用上無人機治蟲了,不僅降低勞動強度,也不用為影響健康而煩惱了。“飛機”治蟲用藥量能得到科學控制,噴灑更均勻。
進入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發展繪就了新藍圖,其中糧食全程機械化就是重大舉措。現在國家對實現農業機械化加大了扶持獎補力度,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明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給圓夢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吃上了定心丸,插上了金翅膀。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農業機械還將不斷出現,這將為綠色高效農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