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慶云縣慶云鎮李博士村,一走進村民王貴榮家的簡易孔雀棚,只見一群孔雀正在低頭覓食。“這些孔雀養了4個多月了,沒啥病,好養。多虧了鎮政府想的好法子,讓我也能從合作社領養孔雀。”王貴榮開心地說。
王貴榮今年67歲,老伴兒癱瘓在床,需要照看,多年來老兩口全靠兒女打工、種地養活,一家人常常入不敷出,始終沒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但是隨著近兩年慶云盈通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尾拖金線的藍孔雀為王貴榮帶來了轉機。
2017年初,慶云鎮扶貧干部到鎮上的慶云盈通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參觀時,恰逢其新孵化的一批孔雀幼苗出欄,聽著合作社理事長王懷弟的介紹,扶貧干部們眼前一亮:孔雀養殖風險低、收益高,與養雞類似,甚至比養雞更為容易,每天只需要在早上和下午投食,對勞動能力沒有太多的要求;而且慶云盈通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自2016年4月成立以來,在王懷弟的帶領下經營得風生水起,如今已建起6個孔雀養殖棚、1個觀光棚和1個孵化棚,孔雀存欄量達到5000只,已形成孵化、養殖、加工、銷售、觀光于一體的產業鏈模式,技術、銷路和后備資源完全有保障,是十分難得的產業扶貧項目。
慶云鎮扶貧辦與合作社詳細商議,征求貧困戶意見后,決定用扶貧款購買孔雀幼苗,通過貧困戶自愿領養的方式,將孔雀幼苗發放給貧困戶養殖,由合作社統一提供飼料、防疫疫苗,并免費傳授養殖技術,如果孔雀在養殖期間出現意外,損失歸合作社,貧困戶不額外承擔責任。“貧困戶在自家院里劃出一塊養殖區域,每天投食兩次,保持雀棚衛生,就能得到收益,是真正的零風險。”慶云鎮副鎮長、扶貧辦主任李偉說。
正因如此,慶云鎮將領養孔雀作為幫助貧困戶脫貧的一種方式推廣,鼓勵貧困戶利用閑置院落養殖孔雀,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孔雀養殖協議》后,即可領養30只孔雀幼苗,并且鎮工作人員和合作社技術員主動做好后勤保障,每月定期入戶服務,檢查孔雀是否存在疾病隱患等,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問題及時預防。“飼料、技術和防疫都是合作社負責,我只管養殖七八個月,到時合作社回收,每只我至少可以賺60元錢。”王貴榮說。“目前,孔雀養殖項目覆蓋了合作社周邊7個村莊、50戶貧困戶,每戶每年至少增收1800元。”李偉介紹說,推廣領養孔雀比其他產業扶貧項目更加靈活,受益面也更廣,下一步將繼續擴大項目覆蓋范圍,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