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市沅陵縣涼水井鎮以產業與就業為核心,不斷創新扶貧機制,不斷推進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探索“五種模式” 服務*扶貧
吸納社員幫扶模式。合作社將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和一定經濟基礎、又有參與合作社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吸納為社員,由合作社提供經濟作物種子、家禽幼苗、牲畜幼崽、飼料,并按市場價負責回收,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進行指導,實現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低風險、高回報。資金互助幫扶模式。針對貧困戶有參與合作社發展意愿但資金實力不足的貧困戶提供互助金,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通過“資金+產業”幫扶方式實現了脫貧致富。就業帶動幫扶模式。涼水井鎮轄區工業廠區較多,沅陵縣工業園區地處涼水井鎮轄區工業新村,水泥廠、磚廠等位于轄區各村內,鎮黨委政府利用這個天然的優勢,與各工廠達成一致,以兩種模式招工就業。即工廠在廠區周邊村落招工,由周邊村落村委會干部組織人員到廠,由工廠和農戶本人自行協商,確定招工。由村委會推薦、鎮黨委政府審核推薦貧困戶家庭中有意愿的勞動力到工廠工作,根據實際情況與工廠協商適當放寬招工條件,優先安排在企業、合作社的合適崗位就業,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資本參股幫扶模式。針對勞動力少、缺乏資金和管理能力的貧困戶,采取吸收其資金參股和土地參股兩種方式,讓貧困戶獲得參股分紅的收益。資產承租幫扶模式。結合王家嶺村市工作隊駐村優勢,整合市、縣扶貧專項資金170萬元,村集體經濟啟動資金40萬元、村集體自籌資金50萬元,新建一棟5萬羽自動化蛋雞養殖場,雞場建成后租給王家嶺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合同期限為16年,總計分紅 500 萬元,其中貧困戶占65%,村集體占35%,2020年后全部轉為集體收入,根據該村貧困戶實際,部分收入用于穩定脫貧。
開發綠色旅游 發展家庭農場
涼水井鎮江溪口村、洞溪村自然環境優美,森林資源豐富。為充分利用兩村較好的自然資源條件,該鎮黨委政府及村委會決定開發綠色生態旅游,同時動員村民在家發展種養殖,發展家庭農場,種養無污染、無化學物質、*的食材并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將旅游和家庭農場結合,既發展村集體經濟,又幫助農戶發展產業脫貧。
多措并舉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鎮里結合各種優勢資源,開發多種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資產承租模式:建設產業基地承租。王家嶺村整合項目資金和自籌資金,建設產業生產基地,發展產業,作為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原合并鄉集鎮村具備天然優勢。在村部建設時,通過修建門面出租的模式,作為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入股分紅模式。鎮里與各村轄區內企業、合作社合作,以集體土地資源或集體資金入股,鼓勵企業、合作社發展的同時,享受其發展帶來的紅利,在年底根據合同和企業、合作社經營情況享受分紅,作為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創辦村級企業模式。徐家村水資源條件優越,鎮黨委政府、工作隊、村委會,以村集體資源、資金、扶貧項目資金和自籌資金為主,修建純凈水加工廠,推進村集體經濟和村產業發展。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陳龍界村通過和劉家壩蔬菜種植合作社合作,由陳龍界村出資,在劉家壩村建立蔬菜大棚,作為產業發展基地,以此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