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合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多點發力,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加速提質提效。
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達1200億元;休閑農業接待游客突破3000多萬人次;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94元,同比增長9%……一年來,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在充滿希望的廬州大地上,合肥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
農業產業化迎來“升級版”
去年以來,合肥農業特色產業集群規模已現,全市糧油、畜禽、乳制品、水產品、飼料、蔬菜水果、林產品、紡織等8個產業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已創建1個*、7個省級、2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同時,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764家,市級以上示范產業化聯合體96家,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129家。目前,“大基地、大龍頭、大產業、大園區、大品牌、大融合”系統支撐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在合肥初露崢嶸。
農產品加工業產銷兩旺,預計去年實現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1200億元。據初步統計,全市7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簽訂了原料生產訂單。“農產品加工企業正成為三產融合發展‘助推器’”。據市農委負責人介紹,“互聯網+農業”等信息技術加快向農業滲透,電子商務、社區支持、加工體驗和中央廚房等新業態發展方興未艾,以“三瓜公社”、“老鄉雞”為代表的三產融合企業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標桿。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農業多功能開發,都市休閑農業快速發展,全市2017年休閑農業網點發展到400家,接待游客突破3000多萬人次,銷售額超過30億元,較2016年增長26%。
美麗鄉村顏值與日俱增
冬日里,走進環巢湖沿岸的美麗鄉村,如詩如畫的五彩田園讓人心曠神怡。如今,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成果正惠及全市,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目前,2017年度29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到2018年第三季度將全部建成;全市已建成省、市級中心村達278個,同時加快推進自然村整治,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水平。“省美麗鄉村辦去年9月份已對我市進行了考核,結果顯示合肥市考核結果為有史以來*,合肥市總成績有望居皖中片*。”該負責人介紹說。
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正持續刷新美麗鄉村的顏值。圍繞“方便高效”,穩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工建設30086戶,其中已驗收28826戶。圍繞“全面長效”,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在全面完成陳年垃圾清理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5個縣(市)共建立示范點59個,其中巢湖市被確定為全國試點。
圍繞“全面高效”,扎實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對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25個鄉鎮,按照“*規劃、三年建成”的要求,全部啟動項目建設,到2019年年底前將全部建成并投入運營,其中2017年度的7個建設任務已完成并投入運營。
農村改革釋放強勁動能
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導的農村改革,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去年以來,我市從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四大要素入手,破除農業生產要素流動阻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農業農村加快轉型升級。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新成效。我市全面完成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農村“三變”改革試點、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等重點改革任務,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釋放。2017年,全市完成68個村居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全市完成20個村居“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94個鄉鎮1290個村居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承包地 “三權分置”改革積極實施,2017年通過省農交所公開交易的產權項目268個,其中完成項目260個,成交額4.93億元。
此外,2017年,我市全面消除“空殼村”,并創建6個示范村,引領帶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此舉也讓農民從中嘗到了甜頭。去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594元,同比增長9%。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