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萊西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圖)
萊西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圖)
農業網   時間:2018/2/9 13:52:00  來源:萊西市情  閱讀數:435

農村改革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2018年以來,青島萊西市在“1+5+4”戰略目標引領下,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作為全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力,盤活“沉睡”資產,讓農民吃上“定心丸”,把“命根子”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顧慮重重到邁開步子 土地“身份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冬日的清晨,李為成一早來到設施葡萄基地,查看各家暖棚建設進度。作為沽河街道前我樂村村主任,李為成一直希望借助周邊數千畝葡萄種植區,帶領村民發展設施葡萄種植,實現抱團致富。

  “如果沒有手里的這個‘紅本子’,不光村民有顧慮,我也有顧慮。”李為成展示著手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分析說,一個*設施葡萄大棚占地三四畝、投資二三十萬元。以前土地沒確權的時候,村民都有顧慮,怕葡萄種上沒幾年,土地又被收回去了。

  “有了‘紅本子’,村委一發動,靠地吃飯的村民都愿意跟著一起干。而且十九大明確提出土地承包關系30年不變,這是黨中央給俺們發的一個‘大紅包’,更堅定了大家伙的信心。”李為成介紹,2018年前我樂村計劃發展設施葡萄大棚200個,目前已完成建設90多個。

  近年來,萊西市狠抓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全市861個村,應確權村828個,已完成確權登記頒證村莊781個,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并通過省級數據匯交的村莊772個,頒發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14.96萬本,確權土地面積83.14萬畝,數據匯交在青島市率先通過國家農業部質檢。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 規模經營助推農業現代化

  在土地確權的同時,萊西市還以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為突破口,加強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青島隆碩豐小麥專業合作社位于姜山鎮興隆屯村,是由該村支部書記王志濤發起成立的,已發展社員280多戶、流轉土地近3200畝。規模經營促使合作社在與農資供應商談判時有了更大優勢。合作社能以*批發價格批量購進化肥、地膜、良種等農資,針對社員平價銷售,一袋化肥可為合作社內社員節省20多元。

  該合作社還探索走“種植業-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合作社現存欄奶牛200多頭,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用于飼料加工,秸稈除了供應飼料外還用來還田,改善土壤質量;畜牧場產生的牛糞則通過發酵、滅菌處理后作為有機肥“回饋”農場土地,實現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無縫鏈接的良性循環。在青島范圍內小麥畝產評比中,合作社生產的小麥以每畝1480斤的產量獲“麥霸”稱號。

  通過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50.23萬畝,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739家、農民合作社2700多家,其中,示范合作社227家、示范家庭農場213家。通過土地經營權抵押及農擔公司擔保貸款累計突破1000萬元,有力激活了農村“沉睡”的產權潛能。

  從農民變股東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了農民腰包

  將農村的“三資”,特別是土地資源盤活,給村集體和入股農戶帶來經濟收益,探索集體內部的農民將承包土地入股給其所屬的村集體,村集體將農民入股的土地連同村集體建設用地、“四荒”等土地,以集體的名義再入股到特定的經濟組織,入股農民在得到相對固定的土地流轉費的同時,能享受到由經營效益決定的利潤分紅。在這方面,萊西市在馬連莊鎮開辟了一片“試驗田”,做出了有益嘗試。

  馬連莊鎮成立了鎮一級政府獨資平臺公司,整合資源、資產、資本進行三資運營,打破了村與村的行政界限,對流轉土地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對外合作,成為農民土地進入市場的載體。村集體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實施方,負責面向農民征地,以土地為資本股份制形式參與鎮一級平臺公司。土地流轉費用采用二八分成,村集體占兩成農民占八成,8年以后還可以參與企業利潤分成。利用鎮一級政府的國有平臺公司,守住農民的“命根子”,讓農民從土地中持續受益。

  截至2017年11月,萊西市累計啟動的690個村莊的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均成立了經濟合作社,量化股東總人數476192人,發放股權證150953本。力爭到2018年末,萊西市剩余的171個村莊都將完成改制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