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無止境,殫精竭慮又一年。過去的2017年,在浙江寧波象山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部門的配合支持下,象山縣農機局以提升農機化水平,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為總要求,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不斷推進農機服務創新,增強農機科技支撐,提升農機監管水平,大農機工作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全縣現代農業高效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放各類農機購置補貼390.3萬元,新增各類農機具244 臺(套),新建1家農機服務公司、2家農機庫,新增2家市級和3家縣級示范農機合作社;簡化審批事項7項、公共服務事項2項,提供農用柴油300噸,發放政策保險補貼9.74萬元,為93臺糧食烘干機創新實施了投保;全年執法350余次,檢查車輛3300余輛,查處違法拖拉機138輛,查處脫檢脫保車輛15輛……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們成功創建了*‘平安農機’示范縣,賢庠、丹東、涂茨、曉塘獲得了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鎮鄉(街道),谷豐、聯富等10家單位獲稱示范基地,榮譽表明了我們在發展大農機、服務大農業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縣農機局局長陳小浦說,新的一年將確保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爭創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躋身國家 “平安農機”示范縣
新年伊始,國家農業部和安全監管總局聯合發文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平安農機”范縣名單,我縣名列其中,這也是縣農機局榮獲的又一“國字號”頭銜。
在2012年評為省級“平安農機”示范縣的基礎上,縣農機部門自我加壓、再接再厲,決定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在創建過程中,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合力創建工作機制。下發《關于印發象山縣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實施意見的通知》,提出全縣農機“持證率、掛牌率、檢審率”這“三率”達到86%以上,杜絕*死亡3人以上重大農機事故發生,并層層落實,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1600余份,壓實工作職責。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安全設施,建立農機安全保障體系。全縣共投入410多萬元,免除了農業機械的牌證費、檢驗費等行政收費以及拖拉機駕駛培訓、考證等其它費用,并對成功創建“平安農機”示范鎮、村、社,給予資金獎勵。設立大型農機安全宣傳牌、警示牌210余塊,減速帶800余米,建成鎮村“平安農機”示范路20余條,實現了“平安農機”創建鎮、村全覆蓋。成立縣拖拉機安全檢測中心、縣農機辦證服務中心、縣農機安全教育中心、縣公安駐農機警務室,并對檢測線進行升級改造,提升了農業機械安全檢驗和執法水平。加大農機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開展農業機械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提升了應急反應能力。
營造創建氛圍,提高安全意識,打造農機安全宣教平臺。廣泛開展宣教活動,利用安全生產月、“科技下鄉”、執法檢查等活動,全年共發放《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倡議書》等資料3400余份,安全溫馨提醒短信3000余條,農機手安全慰問信1100余封。舉辦21期培訓班,學習農機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農機安全生產基礎知識,農機事故案例分析,切實提高農機安全監管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1400余人受惠。加強文化建設,繪制“平安農機”墻體畫和墻體標語,制作大型宣傳畫、宣傳窗、警示標志、宣傳牌、減速帶等,印制《農業機械安全作業事故預防指南》致農機手一封信等10000余份,營造了創建氛圍。
創新監管機制,狠抓農機“三率”,規范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每年9-12月份集中檢查車容、車況,仔細核對證照資料,杜絕問題車、病態車上路。免費實地檢驗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飼料粉碎機等危及人身安全的農業機械工作,整改存在安全隱患的機械,報廢肢解無法排除安全隱患或達到報廢條件的機械。改善培訓條件,籌措培訓經費,因地制宜分批培訓,80余人取得純農田拖拉機駕駛證,克服了駕駛員無證駕駛現象。做好農田拖拉機上牌登記、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并積極投保,我縣農耕作業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三率”水平達到89%以上。公開、透明、規范拖拉機所有人申請報廢補償業務流程,報廢拖拉機1500余臺。落實保險惠農措施,全縣純農田拖拉機投保410輛,收割機投保189輛,核發保險金額8.934萬元。
加強現場監管,有效預防事故,建立安全常態化管理的機制。嚴管拖拉機超載、無證無牌,嚴查農機維修行業違規作業,開展上路檢查550人次,檢查拖拉機850臺次,糾正違法駕駛行為160人次,現場處罰違章80臺次。加強源頭管理,嚴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入戶關、年度檢驗關和駕駛證申領關,規范培訓行為,學員駕駛證考試通過率達到了90%以上。完善共管機制,與公安交警聯合執法,嚴查農機作業密集場所及維修、銷售領域,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尤其在農忙時節,開展“打非治違”、隱患排查,遏制重大農機事故的發生。
截至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81萬千瓦,裝備各類農業機械2萬臺套,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8.3%,創建全國示范農機合作社2家,農機作業服務公司3家,省級“平安農機”示范鄉鎮7個,市級“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20家,全國農機安全監理示范崗位標兵1人。
農業“機器換人”成效顯著
今年1月中旬,經創建單位自評申報以及省、市分級審核評價及網上公示后,認定了2017年度50個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園區),152個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我縣4個鎮(鄉)街道獲得了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10個基地獲得了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我縣農業“機器換人”工作,在全省均處于前列。
近年來,我縣加快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提高農機裝備覆蓋率、滲透力和適用性、通用性、共用性,農業機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質、高效”的方向發展。在統籌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化促進工程項目以及各相關農業項目資金,爭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建設。先后扶持了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業經營主體購置適用農機裝備,創建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鎮(鄉)街道探索區域性整體推進模式,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應用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行業管理水平,創建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
賢庠鎮、涂茨鎮、丹東街道和曉塘鄉4個鎮(鄉)街道在創建過程中,重點圍繞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提高機械化水平、發展特色產業、創新管理服務模式、強化農機安全生產,并明確了省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農藝融合點,智慧農機裝備應用示范基地。賢庠鎮年水稻種植面積14000余畝,涂茨鎮水稻可復種面積7200畝,丹東街道和曉塘鄉各2000畝,在耕作、種植、植保、收割、烘干、秸稈處理上,在全縣均處于領先水平。賢庠鎮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5.4%,涂茨鎮“五統一”社會化農機服務能力達到80%以上,丹東街道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9%,曉塘鄉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2.5%。
谷豐、聯富、李成、東城、天禾、金秋、綠洲、綠農、環島9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均擁有高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大中小各類拖拉機、烘干機、育秧成套設備、高效植保機和標準化農機庫房,作業面積較大。在示范基地建設上,緊緊圍繞省農業“機器換人”主線,立足合作社實際,著力圍繞機械作業生產、強化基礎設施、規范組織管理,組織開展工作,促進合作社增產增收上發揮了示范作用。除水稻作業外,寧波宏森源公司是從事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的企業,創建中達到培養料配制(含原料處理、發酵、消毒滅菌)機械化率*,菌種接種機械化率*,產后處理(含烘干、速凍保鮮、加工)機械化率*,大大提高了綜合生產能力。
下步,縣農機局將持續深入推進農業“機器換人”,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化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高水平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貢獻。
爭創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能不斷推動我縣農業生產上規模、降成本、增效益,也為產業興旺和農業現代化增添了新動能。”陳小浦說。
今年,縣農機局將積極學習其他縣市創建成功經驗,對照創建標準,進一步查漏補缺,以提高主要產區、重點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水平為重點,促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探索完善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推動項目區成為農機化科技綜合集成的應用基地、管理服務機制的創新基地和現代化農業的示范基地,引領各區域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去年,縣農機局引進土壤修復滅菌殺蟲機,通過高溫蒸汽殺滅土壤中細菌、害蟲蟲卵和幼蟲、雜草種子和幼苗等,探索土壤無害化修復,獲得市領導批示肯定;在全市*引進秸稈打捆機,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演示,并宣傳傳播“共享農機”全新理念;與縣供銷聯社共同開發利用豐潤農資公司園區,依托象山農益家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成立象山縣農機綜合服務中心,打造農機4S服務中心,開展農機作業、維修、培訓、銷售、加工、儲藏等綜合性服務,有效地發揮和拓展了農機服務保障功能。這些舉措,為全力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奠定了基礎。
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評價范圍,包涵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九大主要農作物,耕整地、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六大生產環節。縣農機局將加大水稻插秧機、糧食烘干機等重點機具補貼機制,科學合理配置農機裝備,并實施新型農機試驗示范與推廣補貼政策,不斷提升以水稻為主的主要農作物,在耕整地、種植、收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等六大生產環節,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真正讓農民輕松種田地、告別體力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