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日,上海市委農辦大調研人員先后赴松江區泖港鎮茹塘村、黃橋村開展調研。農民增收,成為與會座談的家庭農場主們*關心的問題。
“糧食*收購價跌了,怎么辦?”
“今年糧食收購跌價了,農場主賺不到錢了。” 在黃橋村座談會上,家庭農場主陳雪軍說出了許多農民的擔憂。近日,“2018年稻谷*收購價”信息發布,價格相較去年有所下調。
在松江,是通過民主程序,把土地流轉給村里的種田能手,土地流轉費每年按500斤稻谷實物折價,隨市浮動。收購價的浮動,與家庭農場主和參與土地流轉村民的收益直接掛鉤,因此,這是松江家庭農場主和村民都關心的問題。
市農委市場信息處處長張建庭對此表示關切。他提出,松江地區歷來種植水稻,也是適合水稻種植的優勢區。稻谷價格放開了,土地流轉費降了,流轉給老百姓的收入也降了。農民應該怎么增收,這個問題要帶回去研究。張建庭還表示,家庭農場主經營收入增加,關鍵還在種植質量的提升,以品牌和品質勝出,符合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政策和趨勢。
提升品質 好品牌如何賣上好價錢
積極推動“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松江大米品牌聲譽逐年提高,松江家庭農場主參與品牌經營的意識越來越強。在黃橋村調研時,松江區農委種植業辦主任俞春云提出,家庭農場主越來越重視稻米品質的改良,目前,全區已有5%-10%的農場主希望申請綠色食品認證,但也遇到了難題。
俞春云介紹,按照綠色、有機認證要求,應使用生物制劑類農藥,但目前規定的農業補貼目錄中,卻沒有對應的農藥,“要認證,就沒法享受補貼,目錄不匹配是個問題。”
大米銷售也遇到了阻礙。張小弟是該村種植、經營經驗豐富的家庭農場主。去年底,張小弟按照流程注冊了自己的大米商標,但在申報網絡銷售時,卻被提示商標認證不規范,無法進行網絡銷售。在向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詢問原因時,得到的答復卻是“不知道該如何規范”。農產品網絡銷售的規范性不明確,家庭農場主也希望相關部門能給予指導,為大米銷售提供幫助。
聽取了這些問題后,張建庭表示肯定。他認為,松江區家庭農場培育機制已較為成熟,水稻種植開始追求好品種、好品質,松江大米經營也走在本市前列。“品牌發展有很多文章可做。”“松江大米”的品牌怎么建設?張建庭談了自己的思考,“追求好的品種,可探索制定相關質量標準,或行業標準,再做品牌培育。”培育經營能力,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可能是一條路徑。這里強調主體分工,就是“到底一個人是全才還是專才的問題”。這里主張把好生產關,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田間管理提升質量,讓水稻種植者專注于種好稻,由技術服務部門統一提供供種、化肥等技術指導,讓龍頭企業來打品牌,依托大型龍頭企業,建立與合作社、家庭農場主之間利益共享機制,更多形成一種聯合,把小品牌整合起來。
“松江大米比較優勢在哪里,細節管理怎么做,我們要作為一個系統工作來研究。”張建庭還以“南匯8424西瓜”舉例,瞄準了市場定位和客戶群,劃分等級標準,抱團聯合打出大品牌,應探索實現規模性推廣。
在黃橋村座談時,提到了希望進一步挖掘農民增收渠道問題。譬如,如何對秸稈做進一步利用,張建庭認為,在考慮秸稈還田的同時,一方面,可以發展工廠化種養殖循環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農耕文化傳承來看,與草編技藝相結合,尋找民間老手藝人,挖掘和開發與稻草編織相關的文創手工藝品,實現一舉三得:傳承農耕文化,實現農民增收和豐富農民業余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